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负责任大国,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大外宣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此历史交汇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已经成为一项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高擎思想旗帜,深刻把握塑造国家形象的时代意蕴与战略意义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深入拓展。在此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不同思想文化体系吸引力与影响力的直接比拼。大国的崛起与发展,既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持续提升,更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同步彰显。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强弱与国家形象优劣,已成为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掌握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格局不仅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正确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国内民众共识的达成。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形成的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将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精心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向全球范围推广渗透,影响国际社会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取向,甚至还利用传播平台的优势,对我国发起各种“舆论战”“认知战”,试图抹黑我国国家形象,否定我国正当发展的权利。因此,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深刻领悟“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之争”的重要内涵,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以强大思想武器引领并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工作作出了战略指导,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及重大现实意义,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从而赋予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时代感召力,使其真正成为世界认知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理解中国人民想什么、做什么,认同中国方案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桥梁纽带。

创新叙事手法,让世界更好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思想的传播离不开有效的叙事。故事,作为跨越文化差异、沟通人类心灵的共同语言,是国际传播中具有广泛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载体。中华大地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它们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人文精神,也映照着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与梦想追求。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讲好中国故事,要创新叙事理念、改进叙事方法、提升传播艺术,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最终实现心灵共鸣与价值认同。既要善于运用宏大叙事,清晰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篇章,也要精于运用微观叙事,通过鲜活的个体故事、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亿万中国人民追梦圆梦、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既要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与光明前景,阐释其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的深刻内涵,也要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的时代光彩。

近年来,一系列成功实践为我们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呈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更通过“冰墩墩”“雪容融”等文化符号以及开闭幕式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中华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文化传播者以展现中国传统田园生活和手工技艺的视频作品,在海外社交媒体赢得广泛赞誉。文化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以精湛的艺术呈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中国节日”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以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优质产品与服务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了负责任、高品质的“中国智造”形象。多地实施的过境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感知中国提供了便利。实践证明,只有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特质与信息需求,创新运用融通中外、易于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才能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着力构建主体多元协同、渠道多样覆盖、形态丰富呈现、运行高效顺畅的大外宣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新闻首发能力和价值引领能力。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全链条,拓展海外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阵地,优化内容生产与分发,鼓励创作能够有效回击谬误、消解偏见的深度报道、纪录片、评论和新媒体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植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话语和叙事体系,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的学理化阐释、大众化传播、国际化表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打造彰显中国智慧、易于国际理解的话语框架和叙事范式。同时,要深化国际传播规律研究和精准化国别区域研究,确保传播内容精准有效。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加强互学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要秉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理念,鼓励支持文化、教育、科技、艺术、体育、媒体、智库等各界代表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包容姿态欢迎国际友人和优秀文化成果“走进来”。通过人员互访、学术研讨、联合创作、文化展览、旅游推广、青年交流、体育赛事等形式,搭建增进理解、厚植友谊的桥梁。要坚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多层次文明对话平台,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党上下一齐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行各业紧密配合,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必须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大外宣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立体对外传播新格局,使每一名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友谊的建设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更加昂扬的创新精神、更加务实的行动举措,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合作共赢的壮丽篇章!(作者:邵声)

编辑人员:曾铃琳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负责任大国,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大外宣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此历史交汇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已经成为一项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高擎思想旗帜,深刻把握塑造国家形象的时代意蕴与战略意义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深入拓展。在此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不同思想文化体系吸引力与影响力的直接比拼。大国的崛起与发展,既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持续提升,更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同步彰显。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强弱与国家形象优劣,已成为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掌握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格局不仅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正确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国内民众共识的达成。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形成的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将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精心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向全球范围推广渗透,影响国际社会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取向,甚至还利用传播平台的优势,对我国发起各种“舆论战”“认知战”,试图抹黑我国国家形象,否定我国正当发展的权利。因此,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深刻领悟“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之争”的重要内涵,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以强大思想武器引领并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工作作出了战略指导,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及重大现实意义,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从而赋予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时代感召力,使其真正成为世界认知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理解中国人民想什么、做什么,认同中国方案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桥梁纽带。

创新叙事手法,让世界更好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思想的传播离不开有效的叙事。故事,作为跨越文化差异、沟通人类心灵的共同语言,是国际传播中具有广泛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载体。中华大地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它们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人文精神,也映照着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与梦想追求。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讲好中国故事,要创新叙事理念、改进叙事方法、提升传播艺术,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最终实现心灵共鸣与价值认同。既要善于运用宏大叙事,清晰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篇章,也要精于运用微观叙事,通过鲜活的个体故事、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亿万中国人民追梦圆梦、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既要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与光明前景,阐释其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的深刻内涵,也要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的时代光彩。

近年来,一系列成功实践为我们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呈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更通过“冰墩墩”“雪容融”等文化符号以及开闭幕式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中华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文化传播者以展现中国传统田园生活和手工技艺的视频作品,在海外社交媒体赢得广泛赞誉。文化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以精湛的艺术呈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中国节日”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以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优质产品与服务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了负责任、高品质的“中国智造”形象。多地实施的过境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感知中国提供了便利。实践证明,只有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特质与信息需求,创新运用融通中外、易于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才能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着力构建主体多元协同、渠道多样覆盖、形态丰富呈现、运行高效顺畅的大外宣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新闻首发能力和价值引领能力。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全链条,拓展海外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阵地,优化内容生产与分发,鼓励创作能够有效回击谬误、消解偏见的深度报道、纪录片、评论和新媒体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植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话语和叙事体系,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的学理化阐释、大众化传播、国际化表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打造彰显中国智慧、易于国际理解的话语框架和叙事范式。同时,要深化国际传播规律研究和精准化国别区域研究,确保传播内容精准有效。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加强互学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要秉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理念,鼓励支持文化、教育、科技、艺术、体育、媒体、智库等各界代表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包容姿态欢迎国际友人和优秀文化成果“走进来”。通过人员互访、学术研讨、联合创作、文化展览、旅游推广、青年交流、体育赛事等形式,搭建增进理解、厚植友谊的桥梁。要坚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多层次文明对话平台,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党上下一齐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行各业紧密配合,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必须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大外宣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立体对外传播新格局,使每一名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友谊的建设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更加昂扬的创新精神、更加务实的行动举措,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合作共赢的壮丽篇章!(作者:邵声)

编辑人员:曾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