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上,周恩来总理“三付饭费”的故事,传为美谈。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为感谢工作人员,周总理在离开前请他们吃了顿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周总理坚决不同意,要求秘书去结账。结好账后,周总理看到拿回的是“十元一角”发票,便说道:“那么便宜,那不行。”交代秘书要按市价付足,饭店只好再收了10元。到机场后,周总理还担心付的钱不够,又留下10元钱,托省里的同志转交饭店。“三付饭费”的故事,映照着革命先辈公私分明、廉洁自守的公仆本色,也体现着共产党人慎于小事、重视小节的品格修养。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党员干部来说,小事小节也是一面镜子,以小事小节为镜,可以正心明道、防微杜渐,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小事小节守不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然也站不稳。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城管局原副局长胡耀文小贪不断,“10万20万的”不敢拿,几千块就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他觉得“几千块是小问题”。然而,无视“小问题”,终要失大节,胡耀文渐渐由“小拿”变为“巨贪”,深陷腐败的泥淖。此类堕落轨迹并不鲜见,也绝非偶然,许多干部犯错误,往往都是从思想上的小毛病、经济上的小贪占开始,在推杯换盏中放松警惕,在小恩小惠前丢掉原则,在轻歌曼舞里丧失人格。“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不容小视,小节不可脱节,否则往往“针眼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祸。
慎独慎微,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方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何为“慎独”?“独”就是一人独处,所谓“慎独”就是要做到公开场合和一人独处时一个样,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一个样,也即“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而“慎微”则强调以“堤溃蚁孔”的警醒对待细微之处,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也需在细微末节之处保持清醒。要将慎独与慎微相结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自重自省自警,及时发现纠治自己的小毛病、小问题,才能在糖衣炮弹面前永葆本色,在纷繁诱惑中坚守初心。
守住小事小节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拒绝一次违规宴请、退回一份名贵礼品、纠正一次超标接待……每一次在小事小节上的抉择都映照着党性、原则与人格。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小事”中锤炼党性,在“小节”处筑牢防线,严以修身、廉洁自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当无数个慎独慎微的瞬间汇聚起来,清风正气就会在持之以恒中蔚然成风。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当时时揽镜自照,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尺寸之功”补住“小窟窿”,让“小节”不失范、“小事”不逾矩,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钉钉子精神书写作风建设新答卷。(作者:屈媛媛)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