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丨德阳市罗江区:“四项机制”推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5-08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2024年共立案125件,留置16人,主动发现问题线索成案率提升至92.86%,自办案件平均留置时长缩短至71.5天……”这是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实施“四项机制”推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的有力印证。

为破解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力量薄弱、办案模式僵化、办案质效不高的工作困局,罗江区纪委监委以“全员办案”理念为基础,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前提下,探索建立“实初核、精内审、强综合、大外调”工作机制,通过抓实问题线索核查、优化人员调配、统筹办案节奏,实现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实初核,做足准备夯实案件基础

“我们在巡察中发现,该校总务处主任谢某某存在‘一言堂’情况,学校在选定食堂食材供货商过程中存在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竞价、比选的问题。”去年,罗江区委第一巡察组对该区某中学进行巡察时发现“校园餐”疑似问题,随即将问题线索反馈给区纪委监委。

初核案件成案率的高低,决定查办案件的数量和质量。罗江区纪委监委运用“纪巡审”联动监督,拓宽主动发现问题线索渠道,提高问题线索的可查性。同时,创新推行“前初核”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受理问题线索到提出处置意见之间的关键期,细致摸排问题线索,并依托案件分析专班对问题线索进行“方向性”攻关,确定线索的可查性和初核方向,精准提出措施对策,确保应立尽立、应查尽查。

罗江区纪委监委召开问题线索研判会。(熊姣 摄)

在初核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组建人员相对固定、力量相对充足的核查组,围绕“人”“事”“证”三方面进行精准核查,依纪依法收集好重点证据,为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精内审,靶向施策聚力攻坚突破

“刘某某谈问题时瞻前顾后,说明他思想上还有顾虑,需要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办理罗江区民政局原局长刘某某严重违纪违法案时,因多场谈话收效甚微,专案组组长立即组织组员对案件复盘分析,及时调整谈话策略,用身边类似案例向刘某某阐明法理、讲清政策,促使刘某某认罪,最终推动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在案件内审阶段,该区纪委监委构建“单主谈+”模式,由具有丰富审查调查经验的专案组组长作为内审的唯一主谈人,根据案件查办不同阶段,动态、客观评估对象的心理状态,把握谈话进度,并根据对象的状态适时调整谈话策略,靶向施策聚力攻坚突破。

办案生手多、能手少,办案力量薄弱是影响办案质效的关键因素。为此,罗江区纪委监委运用“理论指导+实战练兵”的培训模式,让“纪检新兵”跟案参与留置案件办理,由富有经验的“老纪检”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在实战中传授谈话策略、应变技巧和突破方法,把“纪检新兵”逐渐培养成办案能手。

罗江区纪委监委通过“青蓝结对”培养“纪检新兵”。(熊姣 摄)

“我跟着师傅从笔录制作、谈话取证到案情分析,一项一项地学习,感觉自己成长特别快。”95后龚虹就是在跟案中迅速成长的新生代纪检力量。同龚虹一样,该区已有1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在跟案中实现了蜕变。

强综合,精准把控提升案件质效

头部引领,事半功倍。罗江区纪委监委成立由纪委书记、2位副书记和2位统筹案件查办的常委组成的“五人小组”,以打主动仗的思维综合调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实时把控审查调查重点、方向和案件质量,统筹资源化解案件疑难问题。

“朱某案涉及的群众多,需要集中力量快速开展外调取证工作。”在案件分析会上,统筹内审工作的区纪委常委向“五人小组”报告了朱某留置案当前的重点工作。在“五人小组”统筹下,区纪委监委一周多时间就完成了111户群众的外调取证工作,推动朱某留置案仅用30天就办结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为更好发挥办案人员作用,该区纪委监委打破以往1个专案组对应办理1个留置案的工作格局,成立5-6人的大内审组,明确人员分工,按照证据调取、谈话突破、资料收集整理、机动补位及后勤保障、安全工作五项任务分别由1名专人负责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多个留置对象之间交叉内审时间、空间利用率和合理性。在该模式的统筹下,实现了6名办案人员同步审查5个主要留置对象的高效轮转。

大外调,多维联动实现高效运转

外调取证任务繁杂,需要耗费专案组大量时间和精力。该区纪委监委由一名兼具审调、审理业务知识的常委牵头,构建“室组地+”的多维联动模式,成立12个“大外调”工作组,统筹调度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外调工作,并建立“点单、接单、派单、反馈”的工作机制,保障外调工作有序开展。

具体在实践操作中,专案组对外调任务、专业人员需求等进行“点单摁铃”,外调组综合调度“应答呼叫”,将外调需求拆解为“片段式”“单一性”的单项任务,以“派单”的形式科学分配任务,调回的证据经组内负责同志、纪检监察室及委领导三方审核把关后再转交专案组。

实践中,这种“点对点”分配、“手过手”交单、“背靠背”运转的模式既防止失泄密事故,又实现了调证取证快速攻坚。“我们将持续优化办案模式,实现人员弹性使用、专业化协同及信息高效整合利用,不断提升办案质效。”罗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千里表示。(作者:熊姣

编辑人员:江正东

探索与实践丨德阳市罗江区:“四项机制”推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5-08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2024年共立案125件,留置16人,主动发现问题线索成案率提升至92.86%,自办案件平均留置时长缩短至71.5天……”这是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实施“四项机制”推动案件查办提质增效的有力印证。

为破解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力量薄弱、办案模式僵化、办案质效不高的工作困局,罗江区纪委监委以“全员办案”理念为基础,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前提下,探索建立“实初核、精内审、强综合、大外调”工作机制,通过抓实问题线索核查、优化人员调配、统筹办案节奏,实现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实初核,做足准备夯实案件基础

“我们在巡察中发现,该校总务处主任谢某某存在‘一言堂’情况,学校在选定食堂食材供货商过程中存在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竞价、比选的问题。”去年,罗江区委第一巡察组对该区某中学进行巡察时发现“校园餐”疑似问题,随即将问题线索反馈给区纪委监委。

初核案件成案率的高低,决定查办案件的数量和质量。罗江区纪委监委运用“纪巡审”联动监督,拓宽主动发现问题线索渠道,提高问题线索的可查性。同时,创新推行“前初核”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受理问题线索到提出处置意见之间的关键期,细致摸排问题线索,并依托案件分析专班对问题线索进行“方向性”攻关,确定线索的可查性和初核方向,精准提出措施对策,确保应立尽立、应查尽查。

罗江区纪委监委召开问题线索研判会。(熊姣 摄)

在初核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组建人员相对固定、力量相对充足的核查组,围绕“人”“事”“证”三方面进行精准核查,依纪依法收集好重点证据,为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精内审,靶向施策聚力攻坚突破

“刘某某谈问题时瞻前顾后,说明他思想上还有顾虑,需要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办理罗江区民政局原局长刘某某严重违纪违法案时,因多场谈话收效甚微,专案组组长立即组织组员对案件复盘分析,及时调整谈话策略,用身边类似案例向刘某某阐明法理、讲清政策,促使刘某某认罪,最终推动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在案件内审阶段,该区纪委监委构建“单主谈+”模式,由具有丰富审查调查经验的专案组组长作为内审的唯一主谈人,根据案件查办不同阶段,动态、客观评估对象的心理状态,把握谈话进度,并根据对象的状态适时调整谈话策略,靶向施策聚力攻坚突破。

办案生手多、能手少,办案力量薄弱是影响办案质效的关键因素。为此,罗江区纪委监委运用“理论指导+实战练兵”的培训模式,让“纪检新兵”跟案参与留置案件办理,由富有经验的“老纪检”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在实战中传授谈话策略、应变技巧和突破方法,把“纪检新兵”逐渐培养成办案能手。

罗江区纪委监委通过“青蓝结对”培养“纪检新兵”。(熊姣 摄)

“我跟着师傅从笔录制作、谈话取证到案情分析,一项一项地学习,感觉自己成长特别快。”95后龚虹就是在跟案中迅速成长的新生代纪检力量。同龚虹一样,该区已有1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在跟案中实现了蜕变。

强综合,精准把控提升案件质效

头部引领,事半功倍。罗江区纪委监委成立由纪委书记、2位副书记和2位统筹案件查办的常委组成的“五人小组”,以打主动仗的思维综合调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实时把控审查调查重点、方向和案件质量,统筹资源化解案件疑难问题。

“朱某案涉及的群众多,需要集中力量快速开展外调取证工作。”在案件分析会上,统筹内审工作的区纪委常委向“五人小组”报告了朱某留置案当前的重点工作。在“五人小组”统筹下,区纪委监委一周多时间就完成了111户群众的外调取证工作,推动朱某留置案仅用30天就办结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为更好发挥办案人员作用,该区纪委监委打破以往1个专案组对应办理1个留置案的工作格局,成立5-6人的大内审组,明确人员分工,按照证据调取、谈话突破、资料收集整理、机动补位及后勤保障、安全工作五项任务分别由1名专人负责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多个留置对象之间交叉内审时间、空间利用率和合理性。在该模式的统筹下,实现了6名办案人员同步审查5个主要留置对象的高效轮转。

大外调,多维联动实现高效运转

外调取证任务繁杂,需要耗费专案组大量时间和精力。该区纪委监委由一名兼具审调、审理业务知识的常委牵头,构建“室组地+”的多维联动模式,成立12个“大外调”工作组,统筹调度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外调工作,并建立“点单、接单、派单、反馈”的工作机制,保障外调工作有序开展。

具体在实践操作中,专案组对外调任务、专业人员需求等进行“点单摁铃”,外调组综合调度“应答呼叫”,将外调需求拆解为“片段式”“单一性”的单项任务,以“派单”的形式科学分配任务,调回的证据经组内负责同志、纪检监察室及委领导三方审核把关后再转交专案组。

实践中,这种“点对点”分配、“手过手”交单、“背靠背”运转的模式既防止失泄密事故,又实现了调证取证快速攻坚。“我们将持续优化办案模式,实现人员弹性使用、专业化协同及信息高效整合利用,不断提升办案质效。”罗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千里表示。(作者:熊姣

编辑人员:江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