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值班形同虚设?为什么宣传流于形式?”在宜宾市叙州区森林防灭火工作会上,一部名为《阳光监督——森林防火,不容松懈》的暗访短片,让参会干部如坐针毡。面对镜头里纪委暗访组的犀利追问,防火值班人员支吾难答的画面,如一针“清醒剂”,直击基层治理痛点。
这场“热辣滚烫”的会议,是叙州区以“阳光监督”栏目为切口,破题基层治理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纪委监委创新运用媒体监督力量开办“阳光监督”节目,以发现问题、曝光问题、整改问题、追责问责、建章立制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做到诉求不回应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厘清不放过,以督导问责方式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搭建“民声直通车”:从“被动接访”到“主动问需”
“你们办理健康证了吗?花了好多钱?”“去年11月份去办的,我们好像当时1个人花了10多元钱。”
据悉,早在2023年2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厅等多部门就联合发文,对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等九类人员办理健康证体检进行了规范和财政资金保障。同年8月,叙州区印发了相关文件,取消了群众办理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合格证收费,所需必要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然而在2024年4月,叙州区纪委监委“阳光监督”节目在暗访过程中却发现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观音镇卫生院)在办理健康证过程中仍然在收取群众费用,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收取群众的费用究竟是什么费用?
通过节目组暗访,发现该医院在办理健康证过程中,违背“知情不拒绝”要求,对不知情群众前来办理健康证的,以“门诊检查费”为由“搭车”收取“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费”。
在阳光监督节目播出后,该区纪委监委同步开展核查,并督促区卫健局举一反三,全面梳理排查全区各医疗机构是否存在类似问题,督促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及时纠正问题,清理违规收费台账。
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上门退还群众体检费。(韦秋莎 摄)
“缪大姐,之前是我们医院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给你们增加了负担,今天我们对之前收取的费用进行退还……”2024年12月,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以集中、上门等形式对涉及的2452名群众46588元进行了退还。对此,涉及医院相关责任人已受到严肃处理。
靶向点题,重在找准群众需求。叙州区纪委监委通过“阳光监督”栏目,逐渐搭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声矩阵,线上依托“信、访、网、电、微”等平台,开设“码上举报”专区,畅通问题来源渠道;线下开展“廉政坝坝会”“有事找纪检”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综合梳理分析,选准群众最关心的事、最难办的事。自栏目开播以来,该区有针对性地制播了《“小处”更要常抓——城市管理系列》《叙说交通堵点“烦心事”》《别让惠民项目寒了心》等系列节目24期,现场曝光问题112个,发出督办函18份。
创新“整改直督”:从“个案纠偏”到“系统治理”
“现在好了,道路两边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有序,晚上路灯也亮,安全多了!”面对前来回访的叙州区纪检监察干部,该区城北园区的企业表示,现在再也不用忍受环境脏乱、车辆乱停之苦。
此前,“阳光监督”节目聚焦营商环境,制播节目《服务企业不能“做样子”》,曝光了叙州区柏溪街道城北园区企业周边的道路环境卫生差、车辆乱停乱放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随后,叙州区纪委监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职能部门开展督促整改,该类问题得以解决。
叙州区纪检监察干部走访区内企业。(兰峰 摄)
节目播出后,叙州区纪委监委以此为契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采取“码上举报”“问题起底”“清障护企”“阳光监督”四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同时,针对要素保障、惠企政策落实等重点,该区通过厘清部门职责、制定督办清单、“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式落实”推动各责任单位更好履职尽责,并不定期以“单位App+公告栏”“集中晒+固定晒”的方式,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晾晒”,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与此同时,针对干部推诿塞责、不作为等问题,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小切口”撬动“大整治”,既从“点”上抓问题整改,又从“面”上抓系统治理,不断深化系统治理成效。去年以来,立案4件4人,党纪政务处分4人,移送检察机关1人,组织处理18人。
实现“成果共享”:从“一时整改”到“长效赋能”
“现在路面平坦了,交通标识也有了,骑车都没那么害怕了!”
“水清了,环境也好了,大家住着很安逸!”
从修复路面“疤痕”,到防治环境污染,再到上门退还群众健康证体检费用,这样的变化正是以“阳光监督”推动整改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诠释。
为抓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该区纪委监委建立“阳光回访”机制,对前期“阳光监督”节目开展持续追踪,对移交职能部门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公示一项、评议一项,形成“选准切口—精准监督—主动公开—跟踪问效”的答题闭环。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以“制度补漏”为抓手,聚焦整改中暴露的体制机制短板,推动形成“个案整改—系统施治—制度补漏”的长效治理模式,既治“已病”更防“未病”,让监督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截至目前,叙州区纪委监委开展阳光追踪回访31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个,督促相关职能单位完善制度机制42个。(作者:王崇会 伍鸿菲)
编辑人员:江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