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汇聚合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 食以安为先
发布时间:2025-04-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5年4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观察版刊发《四川汇聚合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 食以安为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校园餐”事关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四川省现有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17555所,在校学生1256.88万人,其中在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达1140.87万人。校园餐食质量是否安全、经费管理使用是否规范,备受关注。

群众期盼处,就是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去年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聚焦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营养膳食补助和学生餐费等资金管理使用、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等4个方面,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通过各方协作联动攻坚,深化“查改治”一体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师生们普遍反映,“校园餐”质量明显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交叉检查专业人员库,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交叉督导。图为近日,该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到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开展专项督导。舒华 摄

剖析典型案件找准突出问题,为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提供精准指引

“一份学生餐看似只有几元钱,牟利空间有限,但由于就餐人数多、频次高,贪腐数额不可小视。此外,这一领域涉及流程长、参与人员多,仅靠个人难以完成全链条操作,很容易出现抱团贪腐。”四川省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唐眉江介绍。

此前,达州市开江县纪委监委通过办案发现,该县某校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原校长、总务主任、出纳和营养餐管理员等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减少食材配送量等形式,共同套取营养餐资金210余万元。目前,该校长已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严肃处理。

针对上述特点,开江县纪委监委探索形成以人财物为主线,以校长、总务主任、营养餐管理员、财务人员、食材供应商和食材配送员6个关键对象和补助申报、招标采购、资金使用、食堂管理、食材配送5个风险点位为监督重点的工作方法。

注重个案突破的同时,四川省纪委监委还深入剖析集中整治以来全省查办的“校园餐”领域案件,进一步找准找实该领域的问题表现及背后的顽瘴痼疾,为下一步推进治理提供有效指引。

“从案件查处情况来看,被查处的人员中,校党委(党总支)书记、校长、园长等学校‘一把手’偏多,其次为分管校领导和学校中层干部。被查处的问题集中在资金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主要有违规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膳食及食堂经费,违反招投标程序、吃拿卡要,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典型表现。”唐眉江介绍说。

“这暴露出对于学校负责人等‘关键少数’,以及经费管理、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短板,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进一步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守牢校园餐廉洁防线。”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校园餐”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行“体验式”监督检查。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学生就餐时间到永昌小学食堂,收集学生关于餐食口味、价格、用餐环境等方面的建议,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伏翠霞 摄

坚持办案引领,横纵联动凝聚专项整治合力

“以兴川公司之名,频繁将‘黑手’伸向学生营养餐,或在食材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或通过陈米替代新米、蔬菜替代肉品,或向供应商索取回扣好处等,在学生营养餐采买配送中大捞好处。”2024年8月,四川省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廉洁四川”公开曝光了广安市兴川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米永奇,借该公司经营广安市公立学校学生营养餐食材采购和配送业务的工作便利,为供应商谋取利益,收受83万元好处费的问题。

米永奇案暴露出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食材供应商借食材供应业务串谋获利问题,正是四川“校园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之一。

找准问题靶向,才能有的放矢。结合米永奇案等近年来查办的“校园餐”典型案件,以及日常监督、巡视巡察、信访反映等多方面掌握的情况,2024年4月,四川省纪委监委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围绕权力运行、经营管理、政策执行、责任落实等重点,在全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横向上,我们注重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督促党委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商、联合督导等多种形式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纵向上,四川强化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动,在省本级明确建立由分管联系教育系统的班子成员统筹、纪检监察室牵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步要求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组建工作专班,分级建立联络协调、查纠问题、移送线索机制,以一插到底的纵向力量贯通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在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省教育厅牵头形成加强中小学“校园餐”治理的10条措施,将专项整治工作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全省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中小学食堂12969家;省财政厅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纳入全省财会监督重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

同时,为帮助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快速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口,四川省纪委监委及时复盘总结各地查办“校园餐”领域案件的有益做法,通过制发风险点位提示、编印指导手册等方式,详细列明问题表现、典型案例、办案经验等,进一步帮助各地突破疑点难点,扩大办案战果。

多方协力之下,潜藏在“校园餐”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查处,严肃惩治了一批学校“一把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开门整治,收集“食材过期储存”“荤菜数量减少”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83件,已推动解决3862件。

抓好以案促改促治,拓展专项整治成果

紧扣办案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权力行使的“关键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和制度机制的“薄弱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91份,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循案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健全制度机制管住长远的同时,着力让群众对专项整治的成果可感可及。

食材物资采购与配送是“校园餐”供应的基础,也是乱象频发的关键领域。针对一些学校分散采购带来的个别管理人员从中徇私牟利,导致食材品质降低、滋生不正之风等问题,成都市全域实施食堂大宗食材集中招采,23个县(市、区)依法招标遴选313家资质审查合格的供应商,对食堂大宗食材实施集中招采、统一配送。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实现自主经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建以供应商、学校代表、家长代表为主体的食材询价工作组,每月至少组织1次询价,确保食材质优价宜。

从四川全省来看,这样的集中采购模式已得到广泛实践与运用。目前,全省119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全部实现大宗食材统一采购、系统支付。各地探索推广运用集中采购、分区联合等采购模式,尝试从源头上斩断学校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交换链条,有效压缩了腐败滋生空间。

在健全制度机制惩治腐败的同时,四川省还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时、动态监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生产环节,从源头上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我们一直担心孩子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健康,这下心里有底了,也更放心将他们交给学校。”日前,在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的家长陪餐开放日活动上,20名家长代表集中查看了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大家对引进的这个平台纷纷点赞。

据悉,东兴区纪委监委推动全区153所校园食堂全覆盖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监控平台可实时采集后厨操作间、菜品售卖区、食材验收区、食材储存区等相关画面,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算法识别、智能分析,发现违规情形自动产生报警信息,推动当地学校饭菜质量提高。

不只是东兴区,据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专项整治契机,该厅建立“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时汇聚全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号,实现由“人盯人”向智慧监管的监管方式转变。目前,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4.5%。

守住食品安全是底线,监督保障餐食营养健康同样是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

在此方面,泸州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探索制定市中小学校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指南,通过6大部分、28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形成一套集食品安全和营养膳食为一体的系统性指导体系。巴中市纪委监委则探索引入家长力量,推动各中小学公开招募“家长志愿者”加入学校食堂膳食委员会,在发挥其监督作用的同时,优先安排他们到55所学校帮厨,帮助提升饭菜质量。监督助力下,2024年,该市中小学师生就餐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5万人,同比增幅16.6%;师生和家长满意度达91%,同比增长17.8%。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压实齐抓共管责任、深化突出问题治理,在规范经营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严控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有力监督守护学生‘盘中餐’。”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作者:黄彭 杨智淋)

编辑人员:赵华文

四川汇聚合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 食以安为先

发布时间:2025-04-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大小: 分享至:

2025年4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观察版刊发《四川汇聚合力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 食以安为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校园餐”事关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四川省现有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17555所,在校学生1256.88万人,其中在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达1140.87万人。校园餐食质量是否安全、经费管理使用是否规范,备受关注。

群众期盼处,就是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去年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聚焦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营养膳食补助和学生餐费等资金管理使用、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等4个方面,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通过各方协作联动攻坚,深化“查改治”一体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师生们普遍反映,“校园餐”质量明显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交叉检查专业人员库,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交叉督导。图为近日,该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到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开展专项督导。舒华 摄

剖析典型案件找准突出问题,为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提供精准指引

“一份学生餐看似只有几元钱,牟利空间有限,但由于就餐人数多、频次高,贪腐数额不可小视。此外,这一领域涉及流程长、参与人员多,仅靠个人难以完成全链条操作,很容易出现抱团贪腐。”四川省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唐眉江介绍。

此前,达州市开江县纪委监委通过办案发现,该县某校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原校长、总务主任、出纳和营养餐管理员等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减少食材配送量等形式,共同套取营养餐资金210余万元。目前,该校长已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严肃处理。

针对上述特点,开江县纪委监委探索形成以人财物为主线,以校长、总务主任、营养餐管理员、财务人员、食材供应商和食材配送员6个关键对象和补助申报、招标采购、资金使用、食堂管理、食材配送5个风险点位为监督重点的工作方法。

注重个案突破的同时,四川省纪委监委还深入剖析集中整治以来全省查办的“校园餐”领域案件,进一步找准找实该领域的问题表现及背后的顽瘴痼疾,为下一步推进治理提供有效指引。

“从案件查处情况来看,被查处的人员中,校党委(党总支)书记、校长、园长等学校‘一把手’偏多,其次为分管校领导和学校中层干部。被查处的问题集中在资金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主要有违规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膳食及食堂经费,违反招投标程序、吃拿卡要,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典型表现。”唐眉江介绍说。

“这暴露出对于学校负责人等‘关键少数’,以及经费管理、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短板,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进一步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守牢校园餐廉洁防线。”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校园餐”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行“体验式”监督检查。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学生就餐时间到永昌小学食堂,收集学生关于餐食口味、价格、用餐环境等方面的建议,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伏翠霞 摄

坚持办案引领,横纵联动凝聚专项整治合力

“以兴川公司之名,频繁将‘黑手’伸向学生营养餐,或在食材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或通过陈米替代新米、蔬菜替代肉品,或向供应商索取回扣好处等,在学生营养餐采买配送中大捞好处。”2024年8月,四川省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廉洁四川”公开曝光了广安市兴川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米永奇,借该公司经营广安市公立学校学生营养餐食材采购和配送业务的工作便利,为供应商谋取利益,收受83万元好处费的问题。

米永奇案暴露出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食材供应商借食材供应业务串谋获利问题,正是四川“校园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之一。

找准问题靶向,才能有的放矢。结合米永奇案等近年来查办的“校园餐”典型案件,以及日常监督、巡视巡察、信访反映等多方面掌握的情况,2024年4月,四川省纪委监委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围绕权力运行、经营管理、政策执行、责任落实等重点,在全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横向上,我们注重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督促党委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商、联合督导等多种形式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纵向上,四川强化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动,在省本级明确建立由分管联系教育系统的班子成员统筹、纪检监察室牵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步要求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组建工作专班,分级建立联络协调、查纠问题、移送线索机制,以一插到底的纵向力量贯通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在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省教育厅牵头形成加强中小学“校园餐”治理的10条措施,将专项整治工作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全省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中小学食堂12969家;省财政厅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纳入全省财会监督重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

同时,为帮助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快速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口,四川省纪委监委及时复盘总结各地查办“校园餐”领域案件的有益做法,通过制发风险点位提示、编印指导手册等方式,详细列明问题表现、典型案例、办案经验等,进一步帮助各地突破疑点难点,扩大办案战果。

多方协力之下,潜藏在“校园餐”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查处,严肃惩治了一批学校“一把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开门整治,收集“食材过期储存”“荤菜数量减少”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83件,已推动解决3862件。

抓好以案促改促治,拓展专项整治成果

紧扣办案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权力行使的“关键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和制度机制的“薄弱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91份,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循案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健全制度机制管住长远的同时,着力让群众对专项整治的成果可感可及。

食材物资采购与配送是“校园餐”供应的基础,也是乱象频发的关键领域。针对一些学校分散采购带来的个别管理人员从中徇私牟利,导致食材品质降低、滋生不正之风等问题,成都市全域实施食堂大宗食材集中招采,23个县(市、区)依法招标遴选313家资质审查合格的供应商,对食堂大宗食材实施集中招采、统一配送。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实现自主经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建以供应商、学校代表、家长代表为主体的食材询价工作组,每月至少组织1次询价,确保食材质优价宜。

从四川全省来看,这样的集中采购模式已得到广泛实践与运用。目前,全省119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全部实现大宗食材统一采购、系统支付。各地探索推广运用集中采购、分区联合等采购模式,尝试从源头上斩断学校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交换链条,有效压缩了腐败滋生空间。

在健全制度机制惩治腐败的同时,四川省还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时、动态监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生产环节,从源头上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我们一直担心孩子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健康,这下心里有底了,也更放心将他们交给学校。”日前,在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的家长陪餐开放日活动上,20名家长代表集中查看了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大家对引进的这个平台纷纷点赞。

据悉,东兴区纪委监委推动全区153所校园食堂全覆盖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监控平台可实时采集后厨操作间、菜品售卖区、食材验收区、食材储存区等相关画面,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算法识别、智能分析,发现违规情形自动产生报警信息,推动当地学校饭菜质量提高。

不只是东兴区,据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专项整治契机,该厅建立“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时汇聚全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号,实现由“人盯人”向智慧监管的监管方式转变。目前,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4.5%。

守住食品安全是底线,监督保障餐食营养健康同样是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

在此方面,泸州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探索制定市中小学校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指南,通过6大部分、28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形成一套集食品安全和营养膳食为一体的系统性指导体系。巴中市纪委监委则探索引入家长力量,推动各中小学公开招募“家长志愿者”加入学校食堂膳食委员会,在发挥其监督作用的同时,优先安排他们到55所学校帮厨,帮助提升饭菜质量。监督助力下,2024年,该市中小学师生就餐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5万人,同比增幅16.6%;师生和家长满意度达91%,同比增长17.8%。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压实齐抓共管责任、深化突出问题治理,在规范经营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严控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有力监督守护学生‘盘中餐’。”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作者:黄彭 杨智淋)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