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让清廉之“花”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知乎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对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大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始终如一推动反腐败斗争往“更深、更实、更廉”里走,让清廉之“花”常开长盛。

思想净化“一以贯之”,于“沉心思索、笃学笃行”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根本上要靠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不断强化头脑武装、锤炼党性修养,在学深悟透中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要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经常性纪律教育系统领会,集中性研学交流重点强化,做到温故而知新、笃学且笃信,让对党忠诚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自我检视“一抓到底”,于“自查自纠、即知即改”中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检视是党员干部成长路上的“磨刀石”,能精准剔除思想、行为上的“锈蚀”。党员干部要养成定期“政治体检”的习惯,以党章党规为镜,坦诚直面批评意见,深挖问题根源,列出整改清单逐一销号。行“潜规则”是腐败的重要方式,要立“明规矩”使“潜规则”无处容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以《条例》为“戒尺”,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全方位“体检”、深层次“扫描”,深挖细查自身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让“潜规则”无所遁形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为民造福“一刻不懈”,于“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中汲取廉洁初心的“养料”。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关键,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有正确的公私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醒认识到手中权力姓“公”不姓“私”,主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将“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卡”,把惠及民生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真正悟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树立“民生为大”的政绩观。时时刻刻慎权律己,做到高标准、严底线,树立规矩意识,明确廉洁从政行动准则,严格遵守纪律规矩,言有所戒、行有所惧。从廉洁为民的价值追求,“清廉得民心”的廉洁底线中汲取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养料”。(作者:李思颖)

编辑人员:赵华文

始终如“一”让清廉之“花”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知乎网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对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大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始终如一推动反腐败斗争往“更深、更实、更廉”里走,让清廉之“花”常开长盛。

思想净化“一以贯之”,于“沉心思索、笃学笃行”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根本上要靠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不断强化头脑武装、锤炼党性修养,在学深悟透中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要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经常性纪律教育系统领会,集中性研学交流重点强化,做到温故而知新、笃学且笃信,让对党忠诚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自我检视“一抓到底”,于“自查自纠、即知即改”中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检视是党员干部成长路上的“磨刀石”,能精准剔除思想、行为上的“锈蚀”。党员干部要养成定期“政治体检”的习惯,以党章党规为镜,坦诚直面批评意见,深挖问题根源,列出整改清单逐一销号。行“潜规则”是腐败的重要方式,要立“明规矩”使“潜规则”无处容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以《条例》为“戒尺”,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全方位“体检”、深层次“扫描”,深挖细查自身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让“潜规则”无所遁形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为民造福“一刻不懈”,于“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中汲取廉洁初心的“养料”。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关键,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有正确的公私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醒认识到手中权力姓“公”不姓“私”,主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将“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卡”,把惠及民生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真正悟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树立“民生为大”的政绩观。时时刻刻慎权律己,做到高标准、严底线,树立规矩意识,明确廉洁从政行动准则,严格遵守纪律规矩,言有所戒、行有所惧。从廉洁为民的价值追求,“清廉得民心”的廉洁底线中汲取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养料”。(作者:李思颖)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