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暖民心|宜宾市筠连县:“迟到”八年的专项补助资金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盼了8年啊!纪委同志,真的谢谢你们!这钱,终于回来了!”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云胜村脱贫户陈大哥拉着县纪委工作人员的手,一边道谢,一边激动地展示着手机里7500元的到账信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暖心的一幕,来源于镇纪委组织的清退违纪资金座谈会现场。当天,10户村民领回了被截留多年的农房改造专项补贴。

群众的“安家钱”缘何不翼而飞?去年6月,筠连镇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云胜村2016年的农房整治项目补贴如同石沉大海,8年未发放。

此事触碰的是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镇纪委上报县纪委监委后,县纪委监委立刻成立一支由“室地”精干力量组成的专项核查组,第一时间赶赴镇财政所,调阅尘封8年的项目账册。

专项核查组逐户走访,收集民房补助资金发放情况。(李胜 摄)

初查的结果,却让核查组心头疑云更重。账面上,一切“完美无缺”,项目验收单整整齐齐,白纸黑字显示补贴“已发放”,经办人签字、公章一应俱全。

难道是举报有误?还是村民记错了?带着疑问,核查组找到举报人。

“我们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我们收到了一封关于农房补助未发放的举报信,想跟你了解一下关于农房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的情况。”

“哎呀同志,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看到宣传说‘有事找纪检’,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了举报信,没想到你们真的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对方平复了一下情绪,道出了8年前的往事:“2016年,村里说搞农房整治,可以村里统一施工,也可以自己整改,验收合格就给7500元补助。我们几家想着省点钱,也信得过自己的手艺,就选了自改。房子按要求弄好了,验收也过了,可这钱……左等右等,影子都没见着!”他叹了口气,“我们找村里问,找镇上问,都说钱早发了,可我们卡里,干干净净,一分没多啊!”

这番话引起了其他9户村民的共鸣。核查组挨家挨户走访,得到的回应惊人地一致:自行整改、通过验收,却从未收到补助。

10户人家,7.5万元,这笔关乎“安居梦”的专项补助,究竟去了哪里,巨大的矛盾指向一个可能:账是假的!

核查组立即杀了个“回马枪”,再次来到镇财政所,细致翻阅浩繁的财务凭证,最终发现异常:项目验收明细表上,赫然列着9户根本未实施整改的农户名字,施工合同白纸黑字写着此次农房整治为“村上统一施工”,而验收单上,10户村民的签名字迹高度相似,疑为同一人代签。

核查组随后调取了8年前时任云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某某的任职档案,将两份笔迹进行比对确认,冒领补助的村民签名,正是陈某某的亲笔。

证据链闭合,核查组立即找到陈某某进行谈话。面对核查组出示的验收明细、施工合同,尤其是那相同的签名笔迹,陈某某一声长叹:“唉……是我……”

原来,2016年,村里推进其他项目时,陈某某个人垫付了资金,事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报账,巨大的资金缺口让他寝食难安。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群众的农房补贴款,将本应发给自行整改的10户村民的补助款直接截留,揣进了自己腰包,同时虚增了9户根本未参与整改的农户名单,又以此套取了6.75万元补助金,共计侵吞14.25万元的农房整治专项资金。

农房补贴,惠民利民,岂容蛀虫中饱私囊!最终,陈某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该县纪委监委同步启动“一案双查”,对当年在项目审核、资金监管中失职失责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并督促返还群众补贴,追缴虚增套取资金。

筠连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以案促改、举一反三,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相关问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与深度自查。通过“监督一点通”平台指尖监督、“有事找纪检”渠道精准对接、“廉政坝坝会”现场问廉等立体化监督网络,将监督触角深植田间地头,精准识别问题线索、高效查办可疑案件、实时反馈处置进展,确保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能落地、见实效。截至目前,已受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相关问题线索144件,立案64件6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人,返还群众涉案财物143万余元,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眼前。作者:王稀

编辑人员:肖维娜

清风暖民心|宜宾市筠连县:“迟到”八年的专项补助资金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盼了8年啊!纪委同志,真的谢谢你们!这钱,终于回来了!”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云胜村脱贫户陈大哥拉着县纪委工作人员的手,一边道谢,一边激动地展示着手机里7500元的到账信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暖心的一幕,来源于镇纪委组织的清退违纪资金座谈会现场。当天,10户村民领回了被截留多年的农房改造专项补贴。

群众的“安家钱”缘何不翼而飞?去年6月,筠连镇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云胜村2016年的农房整治项目补贴如同石沉大海,8年未发放。

此事触碰的是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镇纪委上报县纪委监委后,县纪委监委立刻成立一支由“室地”精干力量组成的专项核查组,第一时间赶赴镇财政所,调阅尘封8年的项目账册。

专项核查组逐户走访,收集民房补助资金发放情况。(李胜 摄)

初查的结果,却让核查组心头疑云更重。账面上,一切“完美无缺”,项目验收单整整齐齐,白纸黑字显示补贴“已发放”,经办人签字、公章一应俱全。

难道是举报有误?还是村民记错了?带着疑问,核查组找到举报人。

“我们是县纪委的工作人员,我们收到了一封关于农房补助未发放的举报信,想跟你了解一下关于农房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的情况。”

“哎呀同志,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看到宣传说‘有事找纪检’,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了举报信,没想到你们真的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对方平复了一下情绪,道出了8年前的往事:“2016年,村里说搞农房整治,可以村里统一施工,也可以自己整改,验收合格就给7500元补助。我们几家想着省点钱,也信得过自己的手艺,就选了自改。房子按要求弄好了,验收也过了,可这钱……左等右等,影子都没见着!”他叹了口气,“我们找村里问,找镇上问,都说钱早发了,可我们卡里,干干净净,一分没多啊!”

这番话引起了其他9户村民的共鸣。核查组挨家挨户走访,得到的回应惊人地一致:自行整改、通过验收,却从未收到补助。

10户人家,7.5万元,这笔关乎“安居梦”的专项补助,究竟去了哪里,巨大的矛盾指向一个可能:账是假的!

核查组立即杀了个“回马枪”,再次来到镇财政所,细致翻阅浩繁的财务凭证,最终发现异常:项目验收明细表上,赫然列着9户根本未实施整改的农户名字,施工合同白纸黑字写着此次农房整治为“村上统一施工”,而验收单上,10户村民的签名字迹高度相似,疑为同一人代签。

核查组随后调取了8年前时任云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某某的任职档案,将两份笔迹进行比对确认,冒领补助的村民签名,正是陈某某的亲笔。

证据链闭合,核查组立即找到陈某某进行谈话。面对核查组出示的验收明细、施工合同,尤其是那相同的签名笔迹,陈某某一声长叹:“唉……是我……”

原来,2016年,村里推进其他项目时,陈某某个人垫付了资金,事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报账,巨大的资金缺口让他寝食难安。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群众的农房补贴款,将本应发给自行整改的10户村民的补助款直接截留,揣进了自己腰包,同时虚增了9户根本未参与整改的农户名单,又以此套取了6.75万元补助金,共计侵吞14.25万元的农房整治专项资金。

农房补贴,惠民利民,岂容蛀虫中饱私囊!最终,陈某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该县纪委监委同步启动“一案双查”,对当年在项目审核、资金监管中失职失责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并督促返还群众补贴,追缴虚增套取资金。

筠连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以案促改、举一反三,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相关问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与深度自查。通过“监督一点通”平台指尖监督、“有事找纪检”渠道精准对接、“廉政坝坝会”现场问廉等立体化监督网络,将监督触角深植田间地头,精准识别问题线索、高效查办可疑案件、实时反馈处置进展,确保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能落地、见实效。截至目前,已受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相关问题线索144件,立案64件6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人,返还群众涉案财物143万余元,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眼前。作者:王稀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