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驻省委外办纪检监察组以廉洁护航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联动综合监督单位机关纪委、财务部门、业务处等多方力量,将精准监督嵌入外事业务全流程,通过靶向攻坚破难点、拓展触角全覆盖、固本培元立长效等举措,为外事工作筑牢廉洁“防火墙”。
靶向攻坚:从“合规底线”迈向“廉洁高线”
驻省委外办纪检监察组聚焦国有资产管理、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因公出国(境)审批、大型外事活动等核心业务,牵头搭建“多部门协同监督”模式,定制“廉洁解决方案”。
在APEC商旅卡办理中,创新建立“白、黄、黑”三色预警分级监督机制。一方面,为“白名单”内信誉良好的外向型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对“黄名单”企业特别是申办批次中户籍非四川省、社保参保地为外省的企业,强化实地核查与回访,对存在违规使用旅行卡、经营异常、提交虚假材料等行为的“黑名单”企业坚决限制,守住廉洁底线。通过全流程监督,不仅规范和优化了申办流程,更实现了办理周期缩短与“零违规”投诉的双赢。
在因公出国(境)审批中,推动监督模式从“表单审核”向“穿透式实质审核”变革。团组申请需附详细日程及邀请函,审核其“必要性”;经费报销需经“经费倒推式审核”,严控超支;回国后需提交公务活动照片佐证,严防绕道旅游、虚列公务等“四风”问题。今年上半年开展的专项监督,将发现的出访日程变更等问题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转化为长效化机制成果。今年以来全省审核的5000个团组,无一例违规投诉和举报,便是监督成效的最有力证明。
针对“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难点,驻办纪检监察组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推动综合监督单位机关纪委、综合处定期清理资产管理台账,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严格履行手续,对系统登记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定期清理、立即整改,有效堵塞管理漏洞。今年以来,省委外办、省对外友协均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廉洁风险点进行了清理并对苗头性问题进行了整改。
全域覆盖:让廉洁成为外事活动的鲜明底色
打破“重核心、轻边缘”的监督惯性,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所有外事业务场景,确保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重大活动靠前监督。围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使命任务,对2025年西博会、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第十一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外企看四川”等重大外事活动,近距离监督外事、贸促、民间友好交流活动的全流程各领域,确保中央、省委部署在开放前沿落地落实。
护航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监督省贸促会持续完善一站式、全链条、国际化商事法律服务体系,2024年为企业提供咨询1.1万次,2025年上半年签发原产地证3.2万余份,其数据分析报告获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推动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增聘调解员18名,派员入驻四川自贸区法院开展诉调对接,拓展争端解决服务,以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
促进民间外交廉洁高效。监督省对外友协精心策划组织民间外交活动,如成功举办2024年四川“一带一路”国际民间友好组织交流会,与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13个国16个友好组织深化合作。今年组织9个市(州)对外友协和2所高校师生出访8个国家,广泛结交友华人士,确保每一分经费都用在增进友谊、深化合作的刀刃上,让人民友好事业枝繁叶茂。
固本培元:将“廉洁基因”融入制度机制
驻省委外办纪检监察组着力于源头治理,推动将临时性、专项性的监督成效固化为长效化的制度机制,让“廉洁”成为外事工作的内在基因。
建立“纪委+业务”协同监督模式,破解纪检干部“业务不精、监督不透”的难题,形成监督合力。认真落实工作协作机制,健全完善信息共享、问题通报、工作协作等机制,定期对综合监督单位机关纪委委员开展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坚持廉洁分析会制度,与综合监督单位党组(班子)共同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时通报日常监督、基层调研、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共同研判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督促班子带头履行好“一岗双责”,共同守护外事系统的风清气正。
下一步,驻省委外办纪检监察组将持续锚定“廉筑防线、护航发展”核心目标,以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举措,把廉洁要求贯穿外事工作各环节、全链条,既为全省外事业务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也以清廉建设涵养外事新风,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四川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编辑人员: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