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过去这么久,这笔账还真能查明白!”
“原本以为这笔补助款彻底泡汤了,感谢纪委同志的帮助!”
近日,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白坭乡违纪资金清退现场,领到失而复得的补偿金后,村民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场迟到的公正,源于一次常规的监督“体检”。2024年6月,白坭乡纪委深入大方岭村(由原大院村等合并而成)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监督检查,在查阅原大院村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资料时,一组异常数据引起了检查组的警觉。
白坭乡纪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母静萍 摄)
经仔细比对,检查组发现2011年至2016年期间,时任大院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徐某德和村委会主任徐某伟名下的公益林面积分别高达296亩、262亩,远超一般村民的几十亩。更蹊跷的是补偿面积在2017年发生“乾坤大挪移”,徐某德胞弟名下的公益林面积从414亩骤增至814亩,两位村干部的补偿面积则“合理”降至96亩和62亩。
“补偿面积如此巨变,必有隐情!”乡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在县纪委监委“室组地”协作联动机制指导下展开核查。调查人员一组前往县林业局调取原始林权登记资料,另一组核查相关人员银行流水。
初次谈话,面对调查组,徐某德辩解称:“之前我和我弟弟有些财务纠纷,他又常年在外务工,我和徐某伟就从中各自私分了200亩,后来听到有人议论,我们就全部还回去了,再没多领。”
“那你弟弟名下的土地面积都属实吗?”
“我弟弟本来就有几百亩林子,又买了集体一块400亩的林地,所以他的公益林面积比较大。”
看似合理的答案,并无法让调查人员信服。此时,另一组核查人员带回的银行流水显示,2017年后,每年补偿金一到账徐某德胞弟账户,就有等额款项转入徐某德账户。在详实的证据面前,原本对答如流的徐某德哑口无言。
同时,在对徐某伟的问询过程中,谈话人员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当年开展公益林分配工作首先要进行林地确权,因测绘方式落后,测量普遍存在误差,导致农户林权证总面积小于实际林地面积,我们觉得有机可乘……”在政策攻心下,徐某伟如实交代了违纪事实。
真相就此大白。原来,2011年,时任大院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徐某德和时任村委会主任徐某伟在分配生态公益林面积时,利用职权先后私分了524亩公益林指标。2016年,因村民质疑,徐某德玩起“移花接木”的把戏,假借胞弟曾购集体林地之名,将部分违规面积转移至其名下,继续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侵吞补助。
最终,徐某德受到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徐某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涉案资金全额退还至白坭乡大方岭村集体账户,并由白坭乡纪委联合乡政府召开违纪资金清退会,这笔“跑偏”多年的补助金终于物归原主。
案结事未了。为堵塞案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北川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监察建议书、提醒谈话等方式“点对点”反馈问题,督促县林业局、白坭乡政府等责任单位强化生态公益林补助金发放监管。同时,举一反三,在全县开展类案排查,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7件,立案查处5人。(作者:伏翠霞)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