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咋个可能政策不一样嘛,原来是他们在从中‘吃钱’。”
“是啊,还好镇纪委把事情调查清楚了,追回了补助金。”
……
近日,在凉山州会东县新街镇,“镇纪委追回了有‘时差’的补助金”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会东县新街镇干部到前进村向群众清退被截留的商品林补助金。(秦倩 摄)
此前,会东县新街镇纪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重要民生补贴补助资金等,对集体公益林和商品林补助金问题线索开展全覆盖“回头看”,以流动接访、到村下访、随机走访等方式收集问题、排查线索。
“我家商品林补助金有几年没有发。”在半边街村开展走访时,村民张大哥向镇纪委走访组反映道。走访组组长王宗洪随即上前向张大哥询问了解详细情况。
“老乡,您还记得是哪几年没有发吗?一年大概有多少钱?”
“钱不多,就一两百块。我是听说商品林补助金是从2017年就有的了,但是我们家是从2020年才开始领的……”
在张大哥处了解相关情况后,走访组又接着走访了多名该村群众,发现该村一部分群众是从2020年开始领取的补助金,但还有一些群众又表示从2018年就开始领取补助金了。
同一个村、同样的政策,补助金发放还存在“时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带着疑问,走访组决定到镇便民服务中心了解该项补助金发放的具体政策。
“商品林补助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的?通过什么方式发放?”“商品林补助金是2017年开始的,钱是从2018年开始发放的。具体发放方式是由村上报花名册到镇上,镇政府审核后再报县林草局审批,之后就通过银行打款到群众个人社保卡账户中。”工作人员介绍。
既然补助金确实是从2018年开始发放的,那为什么有的群众2020年才开始领取呢?为进一步查清事情真相,走访组查阅半边街村上报的商品林补助金登记名册,发现该村原八组的集体商品林面积全部登记在原村委会副主任周某某名下,相关补助资金也是打到了周某某账户。
找到问题症结后,镇纪委随即将该问题作为集中整治问题线索报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室组地”办案机制,指导该镇纪委开展调查工作。
经查,2018年,时任半边街村委会副主任的周某某在负责村商品林补助金登记造册工作中,利用大部分群众不知晓有这项补助的“信息差”,违规将半边街村原8组的集体商品林面积登记在自己名下,并多次运用该方法,领取2017—2019年度集体商品林补助金共计14240元,并用于个人开支。直至2020年,担心被发现的周某某才按照政策补充登记原8组群众集体商品林面积及账户等信息,原8组群众开始领取商品林补助金。
问题查清后,镇纪委举一反三,对全镇集体商品林补助金发放情况进行倒查清理,发现全镇范围内6名村组干部利用“信息差”冒领截留集体商品林补助金的问题,涉及资金共计6.9万余元。
最终,该镇6名村组干部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或政务记过处分,涉及资金全部退缴镇纪委,并由新街镇纪委联合镇政府在涉及村召开违纪资金清退会,这一笔笔被耽搁了多年的补助金终于回到了群众的“腰包”。为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警示教育作用,镇纪委还以案说纪说法开展警示教育,既警示各村组干部以案为鉴、严守纪律规矩,更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据悉,自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以案件查办开道,采取“片区协作”、交叉办案等方式,持续纠治基层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截至目前,该县共受理问题线索231件,立案118件,党纪政务处分115人,组织处理108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挽回经济损失1732万元,召开清退会25场次,清退资金664.35万余元。(作者:秦倩)
编辑人员:白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