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东风细雨来——追记金堂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委原副主任晋兆东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四川日报

2025年10月9日,《四川日报》头版刊发《飒飒东风细雨来——追记金堂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委原副主任晋兆东》。

他身形瘦小、皮肤显黑,一副方框眼镜和一手隽秀的字为他添了几分书生气。

他出身农村,在乡镇工作6年,从事巡察和纪检监察工作近8年。

有人说他是个书生,文质彬彬,说话春风化雨;也有人说他是个“糙汉”,不讲条件,做事雷厉风行。

他叫晋兆东。这个生长在沱江边的“85后”青年,用他39年的人生,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品格、职业操守、爱民之心,如东风细雨,润物无声。

2024年4月,晋兆东参加调研座谈。省纪委监委供图

晋兆东生前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的格言。省纪委监委供图

他在纪法防线面前寸步不让

“要是有人打探、说情,让他们来找我”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所有人都知道来了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新领导。

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成都实行县级纪委分管案件查办副书记易地交流任职。2023年7月,晋兆东从简阳市纪委监委交流提拔到金堂县纪委监委,任金堂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

晋兆东非科班出身,过去长期从事综合工作,直接参与办案的经验几乎为零。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除了从大量的工具书上学习理论知识,只要有时间,就“钉”在一线,与办案人员一起分析案件,快速从新手变为行家。

基层一线的人情、面子、关系盘根错节,在县城转两圈,不少都是亲戚熟人。面对他人说情、打招呼的压力,晋兆东态度坚决。他曾对协助分管审查调查工作的同志说:“要是有人打探、说情,你们就说案子归晋兆东管,让他们来找我!”

真有人找过晋兆东。

2024年,在查办时任金堂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某案时,就有人给晋兆东递话,让他“注意点”。当时正值全国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文某任上落马,在当地卫健系统影响不小。

晋兆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一边锁定证据链,一边调整谈话策略,最终攻破文某心理防线。庭审时,文某当庭认罪认罚,并对办案人员的教育帮助表示感谢。

以此案为突破口,金堂县迅速推进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查办了多起案件,督促推动群众就诊“一号管三天”“一号管多科”等多项惠民便民措施落地,当地卫健领域腐败问题得到纠治。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任职的一年九个月时间里,晋兆东牵头办理重点领域案件45件,挽回经济损失7800余万元。

今年4月17日,意外来得太突然。那天,处理完案子上的事已接近晚上8点,晋兆东说自己有点不舒服,两名同事赶忙开车送他前往医院。没有人知道,他竟患有脑动脉瘤,上车没多久,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颅内大面积出血,他倒向一边,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他让心中的大局指引脚下的路

“问题是过去的,但责任在当下”

除了办案打头阵,晋兆东在分管领域还做过许多建设性的工作。

他指导信访室制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业务指南》,规范信访线索处置程序和文书样式;和案管室一起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问题线索管理提升审查调查工作质效的提示》,让新上任的乡镇(街道)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能在短时间内上手。

在其位,尽其责。从乡镇工作开始,晋兆东就展现出极强的责任感。

2017年,他在原简阳市壮溪乡(现成都东部新区壮溪镇)任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兼财政所所长的第二年,财政部门来检查,指出几年前的账目有记账混乱、程序不规范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面对旧账,晋兆东丝毫没有推脱,“问题是过去的,但是整改的责任在当下。”

当时,壮溪乡纪委书记去援藏两年,党建和纪检的活也压在晋兆东身上,但他从未抱怨,而是干一样成一样。

因为熟悉党建、纪检、财务、项目申报方面的工作,2017年10月,晋兆东被调到简阳市委巡察组任巡察专员。

巡察期间,晋兆东敏锐发现一些校园食堂管理上存在的廉洁风险,他“点对点”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教育部门落实整改。在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的问题定性上,他要求找准问题、多方求证,要对被巡察单位负责。

当时,简阳市委巡察办、巡察组都处于初建时期,许多工作还在探索和完善当中。晋兆东观察到巡察机构内部管理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完成一轮常规巡察后,他主动和同事们一起制定市委巡察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后来,他又发现巡察工作的重心大多在巡中和巡后,巡前容易被忽略,于是创新提出“3135”巡察工作法,让巡前准备工作开展更有的放矢。如今,这些制度还在沿用。

“兆东心中装着全局,所以总能多想一层、多做一点。”许多同事这样评价。他到简阳市纪委监委之后,也开创了一些“晋兆东式”工作风格。

作为办公室主任,他在签批文件时会与发文单位、承办部室认真沟通,并附上自己的初步建议;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再晚的事也决不拖到明天;他向下属反馈材料修改意见时,总是耐心地批注……

在晋兆东离开简阳前往金堂任职时,办公室的李强给他发了一条长信息,表达不舍、祝福和感谢。晋兆东回信鼓励他,还安慰道:“相聚是短暂的,分离才是永恒,我们在一起战斗的革命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好好珍惜……”

他用一腔赤诚回应群众期盼

“群众找到我们,这份信任决不能辜负”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工作期间,晋兆东还包片联系栖贤、淮口两个街道。凡是与群众有关的事项,他都一一过问。

淮口街道山江村背靠沱江,却地处高山引水困难,全村没有安装自来水管,多年来只能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天气时,经常面临缺水。

晋兆东到金堂任职后的一年夏天,山江村又缺水了,村民们每天排队到井边打水。街道虽协调应急消防车每天拉4车水上山,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是长久之计。

在农村长大的晋兆东感同身受,他把淮口街道、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分析开通自来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在各方推动下,山江村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有的改造了淋浴设施、冲水式厕所,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山江村向东5公里,是金堂县油橄榄特色产业核心产区——龚家山。近年来随着村民自主种植规模增大,加上村里道路曲折,运输难、运输贵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淮口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时收到10多条类似反映。“既然群众找到我们纪委,那这份信任就决不能辜负。”晋兆东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协调各方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终确定由橄榄油生产公司安排货车上门收购,价格不变,当年就为种植户节约运输成本共计约18万元。

大家都说,晋兆东对群众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这和他长期在基层工作是分不开的。

在原简阳市灵仙乡政府(现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工作期间,晋兆东兼任灵仙敬老院院长。该院副院长唐清蓉回忆,“乡政府的工作一忙完,晋小伙就往敬老院跑,和我一起给20多个老人做饭、打扫卫生,跟老人们相处没有一点距离感。”

老人生病是常事,而敬老院离大道还有一段又陡又窄的石子路,救护车开不进来,晋兆东就把生病的老人背到救护车上。

后来,晋兆东兼任原白马庙村(现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白马庙村很穷,村民仅靠种点粮食为生,晋兆东心急如焚。

那几年,紧邻的龙泉山上很多群众靠种桃树挣了钱,晋兆东也决定号召群众种桃树。见大家不敢尝试,他便请来一家企业承包了200亩地种桃,让村民去企业里干活,边学技术边挣工钱。慢慢地,村民开始自己种桃。

如今,尹家祠村的种桃规模已达1900多亩,批发价一般能卖到十二三元一斤,村民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可惜桃子第一年成熟时,晋兆东已离开了灵仙乡。说起这事儿,尹家祠村村委会副主任施有元哽咽道:“我每年都喊他回来吃桃子,可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吃上一口村里的桃子。”

他以至纯至简书写生命底色

“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

晋兆东去世后,弟弟晋兵从新疆赶回简阳老家给他守灵,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小时候家里穷,哥哥在母亲织毛衣的煤油灯下写作业,到镇上看病回家都舍不得坐车;哥哥成绩优异,大学毕业时却放弃了保研资格,给家里减轻负担;他考上公务员后,很少说起自己的工作,连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父亲晋良德回忆,前几年新修的村道经过家门口,比入户路矮了一截,形成一道坎。晋良德想去找村上的施工队,铲点混凝土把坎填起来,但晋兆东坚决不同意,“不能用村上的水泥,要填我们自己填。”

有一回深夜,正在单位加班的晋兆东听说父亲扭伤了腿,同事们提议用单位的车接送他父亲就医,他却快速叫了辆网约车,说“单位的车不能私用”。

“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晋兆东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格言。

金堂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郭飞曾与他谈心谈话,问及对工作、对今后的想法,他不像别人那样侃侃而谈:“我出身农村,组织上给了我很多机会,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害怕辜负组织的信任。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我只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回简阳,家人都在那里。”

这是晋兆东唯一向组织表达过的诉求,却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

他格外珍惜难得不加班的周末,周五下班从金堂回简阳,周日下午再返回。为了节省路费,他选择乘大巴车或者拼顺风车。

他从不讲究吃穿用度,妻子李莉琼记得,他们认识那年买的一件外套,他到现在还在穿;他学会网购后,给自己只买便宜的衣服、鞋子。

但是对家人,晋兆东从不吝啬。他给妻子买新手机,自己用淘汰下来的;给女儿买喜欢的自行车,陪她骑行、打羽毛球、拉单杠,还在女儿11岁生日那天写了一封信,鼓励她要勇敢、细心、坚持。

他想为这个家多做一点,可生命却悄然进入倒计时……

4月,细雨东风,春江水暖,蜿蜒的沱江水承载着他的牵挂和思念,从金堂流回简阳——

他最后经办的国企腐败案已顺利结案;龚家村上万亩油橄榄正值花期,漫山遍野都是芬芳;

尹家祠村的桃林沙沙作响,群众的笑容比蜜桃还甜;

妻子女儿等着他兑现去海边旅游的承诺;

老家的田园生活是他对退休后的全部畅想……

只是,东风依旧人未归,细雨浸满思念。就像蜿蜒流淌的河水,他不再停留,一路向东,奔流入海。作者:夏芯 秦勇

编辑人员:赵华文

飒飒东风细雨来——追记金堂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委原副主任晋兆东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大小: 分享至:

2025年10月9日,《四川日报》头版刊发《飒飒东风细雨来——追记金堂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委原副主任晋兆东》。

他身形瘦小、皮肤显黑,一副方框眼镜和一手隽秀的字为他添了几分书生气。

他出身农村,在乡镇工作6年,从事巡察和纪检监察工作近8年。

有人说他是个书生,文质彬彬,说话春风化雨;也有人说他是个“糙汉”,不讲条件,做事雷厉风行。

他叫晋兆东。这个生长在沱江边的“85后”青年,用他39年的人生,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品格、职业操守、爱民之心,如东风细雨,润物无声。

2024年4月,晋兆东参加调研座谈。省纪委监委供图

晋兆东生前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的格言。省纪委监委供图

他在纪法防线面前寸步不让

“要是有人打探、说情,让他们来找我”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所有人都知道来了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新领导。

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成都实行县级纪委分管案件查办副书记易地交流任职。2023年7月,晋兆东从简阳市纪委监委交流提拔到金堂县纪委监委,任金堂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

晋兆东非科班出身,过去长期从事综合工作,直接参与办案的经验几乎为零。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除了从大量的工具书上学习理论知识,只要有时间,就“钉”在一线,与办案人员一起分析案件,快速从新手变为行家。

基层一线的人情、面子、关系盘根错节,在县城转两圈,不少都是亲戚熟人。面对他人说情、打招呼的压力,晋兆东态度坚决。他曾对协助分管审查调查工作的同志说:“要是有人打探、说情,你们就说案子归晋兆东管,让他们来找我!”

真有人找过晋兆东。

2024年,在查办时任金堂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某案时,就有人给晋兆东递话,让他“注意点”。当时正值全国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文某任上落马,在当地卫健系统影响不小。

晋兆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一边锁定证据链,一边调整谈话策略,最终攻破文某心理防线。庭审时,文某当庭认罪认罚,并对办案人员的教育帮助表示感谢。

以此案为突破口,金堂县迅速推进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查办了多起案件,督促推动群众就诊“一号管三天”“一号管多科”等多项惠民便民措施落地,当地卫健领域腐败问题得到纠治。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任职的一年九个月时间里,晋兆东牵头办理重点领域案件45件,挽回经济损失7800余万元。

今年4月17日,意外来得太突然。那天,处理完案子上的事已接近晚上8点,晋兆东说自己有点不舒服,两名同事赶忙开车送他前往医院。没有人知道,他竟患有脑动脉瘤,上车没多久,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颅内大面积出血,他倒向一边,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他让心中的大局指引脚下的路

“问题是过去的,但责任在当下”

除了办案打头阵,晋兆东在分管领域还做过许多建设性的工作。

他指导信访室制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业务指南》,规范信访线索处置程序和文书样式;和案管室一起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问题线索管理提升审查调查工作质效的提示》,让新上任的乡镇(街道)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能在短时间内上手。

在其位,尽其责。从乡镇工作开始,晋兆东就展现出极强的责任感。

2017年,他在原简阳市壮溪乡(现成都东部新区壮溪镇)任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兼财政所所长的第二年,财政部门来检查,指出几年前的账目有记账混乱、程序不规范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面对旧账,晋兆东丝毫没有推脱,“问题是过去的,但是整改的责任在当下。”

当时,壮溪乡纪委书记去援藏两年,党建和纪检的活也压在晋兆东身上,但他从未抱怨,而是干一样成一样。

因为熟悉党建、纪检、财务、项目申报方面的工作,2017年10月,晋兆东被调到简阳市委巡察组任巡察专员。

巡察期间,晋兆东敏锐发现一些校园食堂管理上存在的廉洁风险,他“点对点”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教育部门落实整改。在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的问题定性上,他要求找准问题、多方求证,要对被巡察单位负责。

当时,简阳市委巡察办、巡察组都处于初建时期,许多工作还在探索和完善当中。晋兆东观察到巡察机构内部管理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完成一轮常规巡察后,他主动和同事们一起制定市委巡察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后来,他又发现巡察工作的重心大多在巡中和巡后,巡前容易被忽略,于是创新提出“3135”巡察工作法,让巡前准备工作开展更有的放矢。如今,这些制度还在沿用。

“兆东心中装着全局,所以总能多想一层、多做一点。”许多同事这样评价。他到简阳市纪委监委之后,也开创了一些“晋兆东式”工作风格。

作为办公室主任,他在签批文件时会与发文单位、承办部室认真沟通,并附上自己的初步建议;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再晚的事也决不拖到明天;他向下属反馈材料修改意见时,总是耐心地批注……

在晋兆东离开简阳前往金堂任职时,办公室的李强给他发了一条长信息,表达不舍、祝福和感谢。晋兆东回信鼓励他,还安慰道:“相聚是短暂的,分离才是永恒,我们在一起战斗的革命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好好珍惜……”

他用一腔赤诚回应群众期盼

“群众找到我们,这份信任决不能辜负”

在金堂县纪委监委工作期间,晋兆东还包片联系栖贤、淮口两个街道。凡是与群众有关的事项,他都一一过问。

淮口街道山江村背靠沱江,却地处高山引水困难,全村没有安装自来水管,多年来只能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天气时,经常面临缺水。

晋兆东到金堂任职后的一年夏天,山江村又缺水了,村民们每天排队到井边打水。街道虽协调应急消防车每天拉4车水上山,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是长久之计。

在农村长大的晋兆东感同身受,他把淮口街道、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分析开通自来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在各方推动下,山江村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有的改造了淋浴设施、冲水式厕所,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山江村向东5公里,是金堂县油橄榄特色产业核心产区——龚家山。近年来随着村民自主种植规模增大,加上村里道路曲折,运输难、运输贵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淮口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时收到10多条类似反映。“既然群众找到我们纪委,那这份信任就决不能辜负。”晋兆东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协调各方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终确定由橄榄油生产公司安排货车上门收购,价格不变,当年就为种植户节约运输成本共计约18万元。

大家都说,晋兆东对群众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感,这和他长期在基层工作是分不开的。

在原简阳市灵仙乡政府(现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工作期间,晋兆东兼任灵仙敬老院院长。该院副院长唐清蓉回忆,“乡政府的工作一忙完,晋小伙就往敬老院跑,和我一起给20多个老人做饭、打扫卫生,跟老人们相处没有一点距离感。”

老人生病是常事,而敬老院离大道还有一段又陡又窄的石子路,救护车开不进来,晋兆东就把生病的老人背到救护车上。

后来,晋兆东兼任原白马庙村(现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白马庙村很穷,村民仅靠种点粮食为生,晋兆东心急如焚。

那几年,紧邻的龙泉山上很多群众靠种桃树挣了钱,晋兆东也决定号召群众种桃树。见大家不敢尝试,他便请来一家企业承包了200亩地种桃,让村民去企业里干活,边学技术边挣工钱。慢慢地,村民开始自己种桃。

如今,尹家祠村的种桃规模已达1900多亩,批发价一般能卖到十二三元一斤,村民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可惜桃子第一年成熟时,晋兆东已离开了灵仙乡。说起这事儿,尹家祠村村委会副主任施有元哽咽道:“我每年都喊他回来吃桃子,可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吃上一口村里的桃子。”

他以至纯至简书写生命底色

“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

晋兆东去世后,弟弟晋兵从新疆赶回简阳老家给他守灵,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小时候家里穷,哥哥在母亲织毛衣的煤油灯下写作业,到镇上看病回家都舍不得坐车;哥哥成绩优异,大学毕业时却放弃了保研资格,给家里减轻负担;他考上公务员后,很少说起自己的工作,连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父亲晋良德回忆,前几年新修的村道经过家门口,比入户路矮了一截,形成一道坎。晋良德想去找村上的施工队,铲点混凝土把坎填起来,但晋兆东坚决不同意,“不能用村上的水泥,要填我们自己填。”

有一回深夜,正在单位加班的晋兆东听说父亲扭伤了腿,同事们提议用单位的车接送他父亲就医,他却快速叫了辆网约车,说“单位的车不能私用”。

“守好后半生,不负前半生。”晋兆东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格言。

金堂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郭飞曾与他谈心谈话,问及对工作、对今后的想法,他不像别人那样侃侃而谈:“我出身农村,组织上给了我很多机会,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害怕辜负组织的信任。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我只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回简阳,家人都在那里。”

这是晋兆东唯一向组织表达过的诉求,却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

他格外珍惜难得不加班的周末,周五下班从金堂回简阳,周日下午再返回。为了节省路费,他选择乘大巴车或者拼顺风车。

他从不讲究吃穿用度,妻子李莉琼记得,他们认识那年买的一件外套,他到现在还在穿;他学会网购后,给自己只买便宜的衣服、鞋子。

但是对家人,晋兆东从不吝啬。他给妻子买新手机,自己用淘汰下来的;给女儿买喜欢的自行车,陪她骑行、打羽毛球、拉单杠,还在女儿11岁生日那天写了一封信,鼓励她要勇敢、细心、坚持。

他想为这个家多做一点,可生命却悄然进入倒计时……

4月,细雨东风,春江水暖,蜿蜒的沱江水承载着他的牵挂和思念,从金堂流回简阳——

他最后经办的国企腐败案已顺利结案;龚家村上万亩油橄榄正值花期,漫山遍野都是芬芳;

尹家祠村的桃林沙沙作响,群众的笑容比蜜桃还甜;

妻子女儿等着他兑现去海边旅游的承诺;

老家的田园生活是他对退休后的全部畅想……

只是,东风依旧人未归,细雨浸满思念。就像蜿蜒流淌的河水,他不再停留,一路向东,奔流入海。作者:夏芯 秦勇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