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某虚报套取厕污改造资金、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给干群关系和净土村的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近日,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纪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警示教育时,通报了这起典型案例,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
事情要追溯至去年1月,该镇纪委在开展村(社区)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时发现,净土村3组于2019年至2020年间实施的两处厕污共治工程存在异常,鉴于该村还涉及其他相关问题线索,该问题随即被移交给相关核查组开展进一步调查。
“从村里提取的报账资料看,两处厕污共治处理池都接通了至少5户人家的排污管道,但经实地查看,发现池子的规格容量显然不能保障几户人家同时使用。”
“是有特殊设计,还是验收走过场?甚至存在造假?”带着疑问,核查组立刻找到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某某了解情况。
仁寿县纪检监察干部实地走访,了解净土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张伟 摄)
“你作为当时签字验收、拨款的负责人,对净土村3组这两处厕污共治工程的具体情况是否了解?”
“我记得,两处都是联建的粪污处理池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询问,周某某一开始对答如流,详细介绍起当年“改善人居环境”的情况。
“两处池子实际对应的改造户数和施工量跟报账资料里的对不上,实际接入管道数明显偏少,这如何解释?”当核查人员将现场照片、报账清单等资料一一放在周某某面前时,他脸上的从容瞬间消失了,随即交代了“虚假改造”的来龙去脉。
“那两处……是虚报了4户群众的厕污共治改造,补助资金打给施工方后,实际是给了我,报账资料也是我自己做的。”
经过核查组的耐心教育,周某某还交代了收受项目施工方、土地承包方、村民等管理服务对象所送感谢费,并以过节费名义发放给村干部,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执行财经纪律不严等问题。
为进一步厘清净土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核查组双管齐下,“顺藤摸瓜”,一边以政策攻心,继续询问周某某及其他相关村干部;一边从近年来该村财务资料中梳理收支项目的疑点,询问相关施工方,并走访该村群众。
很快,该村集体“钱袋子”的“糊涂账”水落石出。原来,2018年至2022年,周某某在任净土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期间,先后多次召集村干部研究决定,通过对村集体承包土地经营收入不入账、虚报套取项目资金等方式获取经费数万元,并以过节费、补助等名义发放给村干部。最终,周某某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被免去村委会主任职务,涉案的其他6名村干部均受到严肃处理,相关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收缴。
针对此案件暴露出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问题,仁寿县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举一反三,梳理全县293个村(社区)“三资”运行情况,重点聚焦资金使用监管、资源交易流转、资产管理使用及乡村振兴项目管理等方面深挖问题线索,强化案件查办,坚决清除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蛀虫”。
查处案件不是终点,推动整改、促进治理才是关键。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修订完善《仁寿县“村财乡管”制度实施细则》《仁寿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机制,组织村(社区)“三资”管理人员开展系统性业务培训,促进管理透明化、规范化。截至目前,该县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已立案100余人,成功追回并退还群众资金100余万元。(作者:何晓)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