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土地流转费怎么一直没到账?是不是被谁截留了?”
近日,在自贡市自流井区纪委监委的分析研判室里,数字纪检监察室干部紧盯着“数廉智通”数据模型筛查结果,两行异常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笔土地流转费应签领人数和实际签领人数不一致,立刻核查是否与群众反映的情况对上了!”
正是这微小的数字偏差,揭开了一场隐藏在数据海洋里的“暗箱操作”。
不久前,该区飞龙峡镇纪委在“监督一点通”平台上收到群众留言:听说我们的土地流转费早就发到各村组了,我在外地,一直没有领取到我应得的费用。据了解,飞龙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黄桃种植产业,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其中包括部分村民将土地出让,以土地流转费增加收入。群众反映的土地流转费“迷路”,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乌龙事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飞龙峡镇纪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展开核查。然而,核查一开始就遇到了棘手的挑战。面对村组多、账本厚、领款记录杂等实际问题,若仅依靠人工翻阅、逐户核实,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遗漏关键信息,但若没有切实证据就直接找相关人员谈话,又可能“打草惊蛇”。

自流井区纪检监察干部使用“数廉智通”数据模型助力监督办案。(陈雪 摄)
“传统监督方式有所局限,我们必须借助科技手段破局。”该区纪委监委数字纪检监察室针对监督难点,自主研发“数廉智通”数据模型,助力破解难题。该模型整合了农村集体“三资”、乡村振兴资金等分散在各环节的多源数据,构建起一个有针对性的数据库,通过智能比对和规则筛查,自动剔重复、纠错误、标异常,如同一位高效的“数字捕手”,在茫茫数据中精准锁定问题线索。
经过数据比对,系统提示飞龙峡镇丁香村某村民小组发放与签领记录存在明显差异,这立刻引起核查人员的关注。
核查组据此迅速展开行动,调取流转协议及组账明细,进行实地走访,成功锁定关键证据。
“你们组的土地流转费发放记录为什么对不上?钱去哪了?”
“是他们未及时领取,我只是代为保管。”面对前来询问的纪检监察干部,该村民小组组长龚某某三缄其口,找理由搪塞。
“你通知了村民来领取土地流转费吗?是他们授权你代为保管的吗?”
“肯定通知了呀,但是他们长期在外务工,没有人来领,我自然就先帮他们保管。”
“但据我们了解核实,这些村民根本就没有收到你的领款通知,代为保管更是无从谈起。”纪检监察干部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以为他们一时不会回来,拖一拖也没人发现……”意识到自己的谎言难以掩盖,龚某某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不停地搓动,声音也逐渐低弱。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龚某某最终承认了自己在代发黄桃基地土地流转费时,扣留该组6户村民2600余元土地流转费用的事实。
原来,龚某某明知部分村民长期在外务工、难以及时领取,便动起了歪心思,“当时觉得这钱暂时用一下没关系,反正没人查,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他扣留该笔费用用于个人日常消费,最终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被扣留钱款已全额追回。
“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找回来,感谢你们为我们查清事实!”在飞龙峡镇涉案钱款现场发还会上,杨大哥拿着失而复得的钱激动地说道。
今年以来,自流井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运用“数廉智通”数据模型,重点拓展该模型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发挥其在发现线索、谈话突破、金额认定、稳固证据等环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监督办案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该数据模型已分析各类信息数据12万余条,识别异常数据60余条,精准摸排问题线索15件,立案11件,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作者:陈雪)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