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像我这种高压电工作业时,不少人都没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个别有证的还是花钱买的。现在万万不敢了,应急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驻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的同志来到该省某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对一名正在参加高压电工培训的学员李某进行回访。
安全生产培训考试是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民生底线”。 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驻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将靶向治理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领域突出问题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办案为引领,一体推进“查、改、治”,推动行业乱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护航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4月,在全省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中,该组闻令而动,通过对建厅以来信访件和“12345”政务平台投诉件的“大起底”,发现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领域群众反映集中。带着问题,该组展开专题调研,一组异常数据浮出水面:2021年至2023年间,省内参加特种作业理论考试人数激增113.7%,而考试通过率从70.47%增长至79.15%;参加特种作业实操考试人数激增760.4%,考试通过率从96.17%增长至97.54%。调研发现,部分机构规模小、师资弱,却承训量巨大、利润惊人,培训规模与承载能力严重失衡,存在恶性竞争与质量失控风险。
随后,多条渠道线索印证了该领域的深层隐患。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四川省涉及特种作业或特种设备作业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共19起,其中未取得相关证件或伪造相关证件14起,占比高达73.7%。专案组随即成立,兵分两路核查:一方面从群众反映集中、受到过应急管理部门通报或行政处罚的18家机构入手进行查证,发现第三方平台公司是特种作业培训考试领域乱象的最大推手,其掌握着全国各地考生资源,通过向培训机构输送考生或直接接管培训机构的方式,抽取“中介费”。其中,某知情人士透露,“培训机构面临被抽取‘中介费’的压力,为了赚钱,则以‘交钱包过’为卖点吸引生源,又以‘虚假培训’和协助考生作弊,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考试通过率”。另一方面,异常高达20%的外省考生占比指向“考试洼地”,个别机构在理论考试中远程操控服务器、在实操环节考官刻意“放水”等问题被逐一揭露。一条由平台、机构、考生结成的灰色利益链清晰显现。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 乱象根源何在?专案组深挖发现,核心在于“考培不分”的顽疾。尽管早有考培分离方案,但全省165家机构存在场地共用、师资与考务角色混同等问题,为违法操作提供了土壤。面对点多面广、涉及多部门的复杂局面,单靠纪检监察组力量难以突破。省纪委监委在收到纪检组专题报告后,随即搭建“厅室组地”联动平台,整合多方力量。专案组聚焦数据异常的成都、广安,通过联动协作移交问题线索8条。技术手段直插考试中心后台,发现5家机构违规开通培训账号的猫腻。顺藤摸瓜,查实省应急管理厅相关业务处室经办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乱开“绿灯”的问题。目前,该组已对1名处级干部涉嫌违纪问题予以立案审查,先后向驻在单位党委、机关纪委移交问题线索4件;广安市纪委监委已对3名考试机构负责人进行留置。
案件查办目的在于推动系统治理,实现由乱到治。 该组将“查改治”一体发力贯穿始终,推动驻在单位打出治理“组合拳”。针对监管缺位,创新建立“四联”工作机制,通过“嵌入式”监督、专项调研,制发《工作提示函》推动整改13条措施,并强化全域警示教育。针对“考培不分”症结,推动从法定代表人、场地、设备、人员、财务五个维度彻底实现分离,并引入人脸智能AI识别管理和培训考试风险预警管理应用于考试全过程,从技术源头压缩违规操作空间。
针对行业不良竞争,联合9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查出培训机构问题925项、考试点问题198项,给予行政处罚21家;累计淘汰培训机构21家、取消考试点20家;查处涉假证案件52起、提起诉讼5人。
截止目前,该省单日特种作业实操考试数量、一次性考试通过率已从峰值3200余人、97.54%降至1000余人、79%,实现了双下降,从源头上规范了行业秩序,从根本上筑牢安全生产根基。(作者:曹译丹)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