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暖民心丨攀枝花市米易县:“集体隐身”的共有林权补助金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听说别的村民小组已经发了补助资金,但我们村民小组几年都没听到过动静……”不久前,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纪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时,收到了坪山村九组村民王大哥的反映诉求。

新山傈僳族乡纪委在坪山村走访群众收集问题诉求。(汪博海 摄)

村民的疑问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同一个村子内,补助资金竟“因组而异”,其中会不会有猫腻?乡纪委迅速成立核查组,着手查清事情真相。

据了解,王大哥口中所说的“补助资金”是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金。按照相关规定,米易县林业局已按标准发放了2017年以来的补助金。村民小组每户村民都有林权,按理说已经领取到了相应补助金,那王大哥的补助金为何几年都没有动静?

带着疑问,核查组立即到乡林业工作站调阅了当时林权登记和补助金发放的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坪山村九组集体林权共573亩,集体林权改革分户,包括王大哥在内的坪山村九组62户村民在获得相应林权时,林权证申请登记在吴某某、吴某、李某某3人名下,其他村民均登记为“林权共有权利人”。截至2024年8月,米易县林业局共发放补助金6次,发放到三人账户的总金额分别为吴某某13860.85元、吴某14409.03元、李某某16601.91元。

既然补助金已正常发放,除了林权证申请登记的3人外,其余共有林权的59户村民是否都没有收到补助金?为了尽快给群众一个交代,新山傈僳族乡纪委立即将该问题纳入问题台账,并进一步开展核查工作。

“没听说过有补助金这回事,也从来没收到过钱……”在逐户走访中发现,坪山村九组的其余村民都反映没有收到过应有的补助金。

随后,乡纪委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并查阅资料核实,2009年集体林权改革分户时,吴某某时任村民小组长,吴某和李某某时任村民小组委员。当时坪山村九组召开村民大会,议定将本组林地以共有林权的方式划分为3块,登记到吴某某名下的林权共有人为20户村民,吴某名下林权共有人23户村民,李某某名下林权共有人19户村民,村民小组全体成员按户作为林权共有权利人,共同管护、共同受益。

乡纪委找到3人谈话时,3人对共有林权以及6次收到天然林补助金的事实均无异议。但出乎意料的是,收到补助金后,本应及时兑现给农户,他们却“心照不宣”地对村民隐瞒了发放情况,长期拖欠不予发放,且部分用于个人支出。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3人在谈话时不约而同地道出了相似的侥幸心理:“当时分林权时说好共同管护、共同受益,但前些年没效益也没补助,就淡忘了。再后来发补助时,自己早就不是村干部了,心里想着,钱都是大家的,肯定会有人来处理,但几年都没有人提,也就侥幸地将补助资金与个人资金混用,且部分用在了日常开销。”

最终,3人截留拖欠59户村民的天然林补助金全部追回,并按共有林权名单分发至所属村民,吴某和李某某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与此同时,为有效堵塞共有林权资金发放存在的漏洞,乡纪委督促乡林业工作站和各村通过“一事一议”集体研究的方式,将共有林权天然林补助金按权属分配至每户村民个人账户,从源头杜绝补助金发放不到位的问题,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要不是纪委帮忙,我们还不知道有这笔钱呢,真是意外之喜!”回访时,村民们拉着乡纪委工作人员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案结事未了。为堵塞案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米易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通过制发监察建议书、现场督办、“室组地”协同等方式,督促行业部门对各乡镇农村“三资”问题进行全覆盖自查自纠,出台农村“三资”合同指导意见、管理提示、管理制度等,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水平。此外,该县纪委监委持续加强案件查办,推动以案促改。今年以来,共办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26条,立案查处17人。

自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以来,米易县纪委监委紧扣民生脉搏,通过乡(镇)村纪检组织“一线听”、派驻纪检监察组“横向盯”、县纪委监委“下沉访”,多维度收集群众诉求,切实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监督清单,督促推动各级各部门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诉求3780个,推动解决3578个,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者:陶优

编辑人员:肖维娜

清风暖民心丨攀枝花市米易县:“集体隐身”的共有林权补助金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听说别的村民小组已经发了补助资金,但我们村民小组几年都没听到过动静……”不久前,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纪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时,收到了坪山村九组村民王大哥的反映诉求。

新山傈僳族乡纪委在坪山村走访群众收集问题诉求。(汪博海 摄)

村民的疑问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同一个村子内,补助资金竟“因组而异”,其中会不会有猫腻?乡纪委迅速成立核查组,着手查清事情真相。

据了解,王大哥口中所说的“补助资金”是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金。按照相关规定,米易县林业局已按标准发放了2017年以来的补助金。村民小组每户村民都有林权,按理说已经领取到了相应补助金,那王大哥的补助金为何几年都没有动静?

带着疑问,核查组立即到乡林业工作站调阅了当时林权登记和补助金发放的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坪山村九组集体林权共573亩,集体林权改革分户,包括王大哥在内的坪山村九组62户村民在获得相应林权时,林权证申请登记在吴某某、吴某、李某某3人名下,其他村民均登记为“林权共有权利人”。截至2024年8月,米易县林业局共发放补助金6次,发放到三人账户的总金额分别为吴某某13860.85元、吴某14409.03元、李某某16601.91元。

既然补助金已正常发放,除了林权证申请登记的3人外,其余共有林权的59户村民是否都没有收到补助金?为了尽快给群众一个交代,新山傈僳族乡纪委立即将该问题纳入问题台账,并进一步开展核查工作。

“没听说过有补助金这回事,也从来没收到过钱……”在逐户走访中发现,坪山村九组的其余村民都反映没有收到过应有的补助金。

随后,乡纪委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并查阅资料核实,2009年集体林权改革分户时,吴某某时任村民小组长,吴某和李某某时任村民小组委员。当时坪山村九组召开村民大会,议定将本组林地以共有林权的方式划分为3块,登记到吴某某名下的林权共有人为20户村民,吴某名下林权共有人23户村民,李某某名下林权共有人19户村民,村民小组全体成员按户作为林权共有权利人,共同管护、共同受益。

乡纪委找到3人谈话时,3人对共有林权以及6次收到天然林补助金的事实均无异议。但出乎意料的是,收到补助金后,本应及时兑现给农户,他们却“心照不宣”地对村民隐瞒了发放情况,长期拖欠不予发放,且部分用于个人支出。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3人在谈话时不约而同地道出了相似的侥幸心理:“当时分林权时说好共同管护、共同受益,但前些年没效益也没补助,就淡忘了。再后来发补助时,自己早就不是村干部了,心里想着,钱都是大家的,肯定会有人来处理,但几年都没有人提,也就侥幸地将补助资金与个人资金混用,且部分用在了日常开销。”

最终,3人截留拖欠59户村民的天然林补助金全部追回,并按共有林权名单分发至所属村民,吴某和李某某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与此同时,为有效堵塞共有林权资金发放存在的漏洞,乡纪委督促乡林业工作站和各村通过“一事一议”集体研究的方式,将共有林权天然林补助金按权属分配至每户村民个人账户,从源头杜绝补助金发放不到位的问题,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要不是纪委帮忙,我们还不知道有这笔钱呢,真是意外之喜!”回访时,村民们拉着乡纪委工作人员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案结事未了。为堵塞案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米易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通过制发监察建议书、现场督办、“室组地”协同等方式,督促行业部门对各乡镇农村“三资”问题进行全覆盖自查自纠,出台农村“三资”合同指导意见、管理提示、管理制度等,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水平。此外,该县纪委监委持续加强案件查办,推动以案促改。今年以来,共办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26条,立案查处17人。

自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以来,米易县纪委监委紧扣民生脉搏,通过乡(镇)村纪检组织“一线听”、派驻纪检监察组“横向盯”、县纪委监委“下沉访”,多维度收集群众诉求,切实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监督清单,督促推动各级各部门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诉求3780个,推动解决3578个,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者:陶优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