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期:一“防”一“治” 护好农村“三资”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幅壮丽的画卷中,农村集体“三资”无疑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底色。管好、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温度、执行的效率和群众的信任。然而,在现实中,“三资”管理却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制度流程的“中梗阻”,繁琐的手续可能让好政策悬在空中;另一方面,是个别蠹虫的“微腐败”,在暗中啃食着集体的利益。那么,如何才能筑牢这堵“防护墙”呢?

【正文】9月2日,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的一名干部余萍来到镇上,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报账,打印、签字、盖章、扫描、上传……不到五分钟,她就完成了报账流程。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干部 余萍:现在报账方便多了,以前报这笔账,光扫描上传的材料就有16项,现在只需要6项。

这样的变化要从2024年底,吴场镇召开的一场坝坝会说起。当时,多名村组干部向夹江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成后,报账相较于过去的人工操作确实省了不少力,但手续依然繁琐。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仁和村村干部 胡周锋:报账需要的资料太多了,一旦审核没有通过,又要全部弄一遍,整套流程下来,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耗费了我们很多精力。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本该发挥规范报账程序、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的作用,为何效果打了折扣?本着不能让“好政策遇到玻璃门”的想法,县纪检监察干部收到反映后,随即成立工作组,深入镇村开展调研。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纪委常委 曹渝梅:为查清原因,我们成立了工作组,深入镇村开展调研,村干部向我们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报账资料要得太细,还要逐份扫描,碰到集中报账期,排队都要花两三个小时,不同人员对票据的审核要求又不一样,没有“一把尺子”比到来等等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夹江县纪委监委干部收集梳理出“资料重复提交”“审批环节冗余”“标准不统一”等5大类23个具体问题。为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县纪委监委又联动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及镇(街道),对收集到的问题逐一讨论剖析,综合政策要求,逐项精简现行报账流程和所需材料,形成村级财务报账资料目录清单。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村政策研究和改革股副股长 马丽:我们对线上审批系统进行优化,将过去需线下流转的3个签字环节全部移到线上,实现了“扫描上传资料、村级财务审核、领导线上审签”的数字化流程。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高雅文:我们遵循“最少必需”原则,对现行报账流程和所需材料逐一梳理研判,砍掉了大量村级财务中无实际效用的报账凭证,仅保留重要的核心材料。

不仅如此,夹江县纪委监委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同步编制印发村级财务报账“明白卡”,逐项列明收入类、支出类事项的资料清单与审核标准,并对村级财务审核人员、村级报账员等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典型事例拆解和系统实操演练,让财务审核“一把尺子比到底”,报账员“一看就懂、照着能办”。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党委委员 组织委员 张丹:报账手续的优化,不仅减轻了村级报账员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效率。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村级财务审核记账中心工作人员谢桐芳:此前工程类项目资料在后台显示出来可能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审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现在平均就十来页,我们审核的速度提高了不少,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如今,整治实效持续彰显。一笔支出从上传原始凭证到在线支付最快仅用时1小时,报账效率大大提升。出租发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收入类入账资料精简13项;村级公共运维费、工程项目等支出类报账资料减少43项,平均缩减60%以上;报账平均时长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过去“反复补手续、多头找领导、低效等签字”的堵点痛点得到解决。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纪委副书记 县监委副主任 卓瑶:为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我们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主管部门、镇、街道责任,督促财务审核人员严格落实减负工作要求,确保基层干部真正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劲更足。

主持人:

乐山市夹江县纪委监委在当地的做法,就像给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做了一次减负赋能”。那么,如果有人越过了红线,又该怎么办呢?近期,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就查处了一起涉及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件。

【正文】2024年7月,射洪市纪委监委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广兴镇龙宝坝村10组村民小组长陈琼英,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体土地。

【采访】遂宁射洪市广兴镇纪委副书记 刘媛媛:我们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开展初步核实。刚开始走访村民时,大家还有些顾虑,不愿多说。但随着我们耐心解释政策,有人悄悄透露,陈琼英在征地、土地流转时,“好像”把集体土地“算”到了自己家人名下。

顺着这条线索,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陈琼英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2021年文宗苑项目征地说起。当时,她负责协助镇政府统计征地面积,竟发现协议中的耕地面积比各户实际面积总和多了2.2亩——这部分属于集体的“差额地”,就成了她眼中的“肥肉”。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魏金才:由于陈琼英写不来字,一直安排她丈夫把这2.2亩耕地,还有2.4亩集体非耕地,分散登记在大女儿、二女婿、儿子等5人名下,一共套取了15万多(元)征地补偿款。后来,因为漏记了村民陈某某的0.4亩地,她退还了1.9万元,最终实际贪污13万余元,还把部分钱存成定期吃利息。

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便难以自控。2021年柳荫大道项目土地流转、2023年龙宝大桥项目建设时,陈琼英故技重施,再次将集体土地补偿款、青苗费、租金纳入个人囊中。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魏金才:在龙宝大桥项目中,她把集体的0.55亩耕地和1.2亩非耕地登记在自己家人名下,拿了5.2万元;柳荫大道项目里,她又通过同样手段,侵占青苗费近1万元、土地流转租金1.3万元,前后加起来,总共贪污和侵占资金超20万元。

2025年4月,陈琼英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而陈琼英案件的查处,只是射洪市纪委监委整治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的一个缩影。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射洪市纪委监委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他们统筹“室组地”力量,对全市村(社区)的“家底”进行全面梳理,用领导包案、片区协作的方式严肃查办案件,同时还联合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建立“双专班”机制,从根源上堵塞漏洞。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刘洋: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典型问题14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2人,追缴退赔资金240多万元。像沱牌镇二教寺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徐某侵占127万元集体资金案,我们不仅让他退了钱,还开除了他的党籍,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除了严肃查处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违纪违法行为,射洪市纪委监委更注重“查改治”结合,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制发4份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出台《射洪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预警处置管理制度》《射洪市农村集体库存物资管理制度》等6项管理制度,整改问题3086个,让“三资”管理有了明确的“标尺”。

【采访】遂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股股长 欧光明:现在我们有了预警处置制度,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自动提醒;库存物资管理也更规范了,村里的每笔钱、每项资产,都能查得明明白白,村民也更放心了。

主持人:

一边是夹江的“疏”,通过优化制度防范风险;一边是射洪的“”,通过严厉查处形成震慑。这一“疏”一“”,一“防”一“治”,看似两种不同的路径,实则目标高度统一。它们共同勾勒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清晰画像:既是“保健医生”,通过监督推动改革,为机体增强免疫力;也是“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刀精准切除腐败病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为乡村振兴的航船保驾护航!

好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

第550期:一“防”一“治” 护好农村“三资”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幅壮丽的画卷中,农村集体“三资”无疑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底色。管好、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温度、执行的效率和群众的信任。然而,在现实中,“三资”管理却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制度流程的“中梗阻”,繁琐的手续可能让好政策悬在空中;另一方面,是个别蠹虫的“微腐败”,在暗中啃食着集体的利益。那么,如何才能筑牢这堵“防护墙”呢?

【正文】9月2日,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的一名干部余萍来到镇上,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报账,打印、签字、盖章、扫描、上传……不到五分钟,她就完成了报账流程。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干部 余萍:现在报账方便多了,以前报这笔账,光扫描上传的材料就有16项,现在只需要6项。

这样的变化要从2024年底,吴场镇召开的一场坝坝会说起。当时,多名村组干部向夹江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成后,报账相较于过去的人工操作确实省了不少力,但手续依然繁琐。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仁和村村干部 胡周锋:报账需要的资料太多了,一旦审核没有通过,又要全部弄一遍,整套流程下来,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耗费了我们很多精力。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本该发挥规范报账程序、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的作用,为何效果打了折扣?本着不能让“好政策遇到玻璃门”的想法,县纪检监察干部收到反映后,随即成立工作组,深入镇村开展调研。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纪委常委 曹渝梅:为查清原因,我们成立了工作组,深入镇村开展调研,村干部向我们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报账资料要得太细,还要逐份扫描,碰到集中报账期,排队都要花两三个小时,不同人员对票据的审核要求又不一样,没有“一把尺子”比到来等等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夹江县纪委监委干部收集梳理出“资料重复提交”“审批环节冗余”“标准不统一”等5大类23个具体问题。为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县纪委监委又联动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及镇(街道),对收集到的问题逐一讨论剖析,综合政策要求,逐项精简现行报账流程和所需材料,形成村级财务报账资料目录清单。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村政策研究和改革股副股长 马丽:我们对线上审批系统进行优化,将过去需线下流转的3个签字环节全部移到线上,实现了“扫描上传资料、村级财务审核、领导线上审签”的数字化流程。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高雅文:我们遵循“最少必需”原则,对现行报账流程和所需材料逐一梳理研判,砍掉了大量村级财务中无实际效用的报账凭证,仅保留重要的核心材料。

不仅如此,夹江县纪委监委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同步编制印发村级财务报账“明白卡”,逐项列明收入类、支出类事项的资料清单与审核标准,并对村级财务审核人员、村级报账员等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典型事例拆解和系统实操演练,让财务审核“一把尺子比到底”,报账员“一看就懂、照着能办”。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党委委员 组织委员 张丹:报账手续的优化,不仅减轻了村级报账员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效率。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村级财务审核记账中心工作人员谢桐芳:此前工程类项目资料在后台显示出来可能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审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现在平均就十来页,我们审核的速度提高了不少,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如今,整治实效持续彰显。一笔支出从上传原始凭证到在线支付最快仅用时1小时,报账效率大大提升。出租发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收入类入账资料精简13项;村级公共运维费、工程项目等支出类报账资料减少43项,平均缩减60%以上;报账平均时长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过去“反复补手续、多头找领导、低效等签字”的堵点痛点得到解决。

【采访】乐山市夹江县纪委副书记 县监委副主任 卓瑶:为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我们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主管部门、镇、街道责任,督促财务审核人员严格落实减负工作要求,确保基层干部真正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劲更足。

主持人:

乐山市夹江县纪委监委在当地的做法,就像给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做了一次减负赋能”。那么,如果有人越过了红线,又该怎么办呢?近期,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就查处了一起涉及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件。

【正文】2024年7月,射洪市纪委监委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广兴镇龙宝坝村10组村民小组长陈琼英,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体土地。

【采访】遂宁射洪市广兴镇纪委副书记 刘媛媛:我们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开展初步核实。刚开始走访村民时,大家还有些顾虑,不愿多说。但随着我们耐心解释政策,有人悄悄透露,陈琼英在征地、土地流转时,“好像”把集体土地“算”到了自己家人名下。

顺着这条线索,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陈琼英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2021年文宗苑项目征地说起。当时,她负责协助镇政府统计征地面积,竟发现协议中的耕地面积比各户实际面积总和多了2.2亩——这部分属于集体的“差额地”,就成了她眼中的“肥肉”。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魏金才:由于陈琼英写不来字,一直安排她丈夫把这2.2亩耕地,还有2.4亩集体非耕地,分散登记在大女儿、二女婿、儿子等5人名下,一共套取了15万多(元)征地补偿款。后来,因为漏记了村民陈某某的0.4亩地,她退还了1.9万元,最终实际贪污13万余元,还把部分钱存成定期吃利息。

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便难以自控。2021年柳荫大道项目土地流转、2023年龙宝大桥项目建设时,陈琼英故技重施,再次将集体土地补偿款、青苗费、租金纳入个人囊中。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魏金才:在龙宝大桥项目中,她把集体的0.55亩耕地和1.2亩非耕地登记在自己家人名下,拿了5.2万元;柳荫大道项目里,她又通过同样手段,侵占青苗费近1万元、土地流转租金1.3万元,前后加起来,总共贪污和侵占资金超20万元。

2025年4月,陈琼英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而陈琼英案件的查处,只是射洪市纪委监委整治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的一个缩影。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射洪市纪委监委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他们统筹“室组地”力量,对全市村(社区)的“家底”进行全面梳理,用领导包案、片区协作的方式严肃查办案件,同时还联合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建立“双专班”机制,从根源上堵塞漏洞。

【采访】遂宁射洪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刘洋: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典型问题14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2人,追缴退赔资金240多万元。像沱牌镇二教寺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徐某侵占127万元集体资金案,我们不仅让他退了钱,还开除了他的党籍,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除了严肃查处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违纪违法行为,射洪市纪委监委更注重“查改治”结合,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制发4份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出台《射洪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预警处置管理制度》《射洪市农村集体库存物资管理制度》等6项管理制度,整改问题3086个,让“三资”管理有了明确的“标尺”。

【采访】遂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股股长 欧光明:现在我们有了预警处置制度,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自动提醒;库存物资管理也更规范了,村里的每笔钱、每项资产,都能查得明明白白,村民也更放心了。

主持人:

一边是夹江的“疏”,通过优化制度防范风险;一边是射洪的“”,通过严厉查处形成震慑。这一“疏”一“”,一“防”一“治”,看似两种不同的路径,实则目标高度统一。它们共同勾勒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清晰画像:既是“保健医生”,通过监督推动改革,为机体增强免疫力;也是“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刀精准切除腐败病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为乡村振兴的航船保驾护航!

好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